中電擬70億建風力發電場

中電擬70億建風力發電場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中電由○六年研究至今的海上發電風場項目有新進展。為蒐集準確的風力數據,中電計畫明年中在清水灣安裝數據塔,如最終項目獲政府批准,料整個風場造價五十至七十億元,成本將攤分二十年轉嫁給消費者,初步估計於二○一六年落實投產後,該年度電費將加價百分之二。有環團認為,採用累進式收費更為公平,即用電愈多,付費愈多。 明年中,中電擬在清水灣半島約九公里處安裝數據塔,塔高約八十米,設有風向標、風速計和雷射雷達系統,以準確蒐集風速、風向、海浪、相對濕度、氣壓等數據,造價約七千萬元。 中電企業發展總監盧柏昌表示,預計二○一三年完成蒐集建造風力發電所需數據後,該年年中可完成整份可行性研究。公司又預計,二○一六年可落實投產海上風場,估計造價約五十億至七十億元,並初步估算將成本攤分二十年,轉嫁予消費者,變相如項目落實,由該年度起,電費將增加百分之二,持續至二○三六年,屆時收費再作調整。 盧強調,項目進度要視乎該份研究結果、公眾認同項目與否,以及政府審批結果。如未能達成公眾共識,會考慮改變風場的規模。 明年建數據塔蒐集資料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表示,選址清水灣減低對環境生態的影響。他說,太陽能發電成本高,核發電則危險,風力發電則發展成熟、穩定,亦是成本較低的發電方法,但他認為,中電將成本轉嫁予市民,應以累進式收費更公平,即用電愈多,需承擔愈多費用。 另外,安裝數據塔須深入海底三十米,為減少對海牀及生態環境的影響,中電首次在港採納適用於深海基建的「吸力式沉箱地基技術」。中電流程檢討經理陳君穎表示,海牀地質鬆軟,使用傳統地基安裝技術更難,而新安裝技術只需兩天,毋須打樁或挖泥,亦不會產生噪音。 不過,陳承認施工有難度。他解釋,清水灣選址附近無建築物或島嶼遮蔽,風速高且分布平均,有利風力發電,惟水深加上強風力,令海浪大,加上離岸較遠,維修亦有難度,故設計上要「盡量減少維修」,每兩至三個月安排規律檢查。 (記者:洪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