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院新「映」像

傳統戲院新「映」像

(綜合報道)香港上映的電影類型包羅萬有,但電影院類型卻沒那麼百花齊放,獨立戲院愈來愈少,近年就有影都戲院、粉嶺戲院、官涌戲院、銀都戲院等相繼結業,叫人惋惜。紅磡老牌戲院寶石戲院,經過翻新工程近日重開,配備了全新的數碼放映系統,卻仍然保留舊電影院情懷。面對連鎖經營戲院的強大客源「吸力」,舊影院以至獨立戲院,到底該怎樣定位? 本地碩果僅存的獨立戲院,如紅磡的寶石戲院,經過投資者易手,近日裝修後重新開業,堅持人手「劃飛」成了該戲院特色之一,筆者在這裏看韓片《登陸之日》,那張懷舊得不得了的戲票,成了珍藏品。寶石戲院經理胡頌明表示,戲院也不設網上售票,「希望讓觀眾經歷傳統戲院文化。」寶石戲院亦廣增戲路,不僅中西合璧,還上映文化藝術的冷門電影,最近放映的是獨立創作《赤裸人性》,外界反應不俗。「喜歡這類電影的觀眾,同樣欣賞電影院文化,希望相輔相成的吸引目標客源。」為了開拓年輕市場,寶石戲院也追上潮流,善用社交網絡宣傳渠道,如facebook、微博,並新設QR Code方便顧客搜索資料。「區內消費力有限,暫時正場票價劃一港幣四十元,日後播放3D片,我們也有信心做到全港最平。」 上世紀七十年代開業的寶石戲院,九十年代為新寶院收購,裝修後只保留上層的「特等」影院,下層影院現已成了酒家,直至2010年8月,寶石戲院由來自南韓的CJ 集 團接手,CJ 集團現於韓國擁有逾百家戲院,內地亦即將開設第十八家戲院,接手寶石戲院後,正式打進香港市場,在預期三至五年內開設第二、第三家戲院前,現時仍然處於單打獨鬥局面。經過兩年來一邊經營一邊觀察,今年7月寶石戲院再一次進行裝修,引來數碼放映系統、翻新座椅,又特地把最前兩行座椅拆掉,在熒幕前加築一個小舞台,舉辦座談會和相關活動。現時寶石戲院共有三百六十三個座位,每天放映五、六個場次,「正研究增設早場,或會參考香港電影資料館,放映粵語片,也正跟粵劇團體斟洽放映戲寶。」午夜場呢?他搖搖頭,表示礙於地區所限,又沒有商場配套,平日晚上九時後,附近已不見人流,有說商場需要電影院,其實電影院也需要商場,「日後可能增設懷舊小食區,售賣飛機欖、烤魷魚、涼茶。」胡頌明指寶石戲院以傳統電影院體驗為招徠,設下與眾不同的定位,盼吸引觀眾跨區消費,並跟主流商場戲院競爭。 相對寶石戲院打懷舊牌,2009年從灣仔遷進九龍灣的影藝戲院,決意迎向主流懷抱,從前小眾藝術的特色,已經不復見,雖然當初業主找戲院負責人崔顯威洽談,大概是看中「影藝」這個獨立戲院品牌。「最初希望保留一至兩個院廳,放映非主流電影,也舉行了不少展覽。」但隨市場和地區的變化,如意算盤打不響,而從前影藝能夠做到獨家播映,現在至少多了百老匯電影中心,近年UA院亦增設一條叫CineHub的Line,最新舉辦的是《CULT爆重口味電影節》,而MCL的The Grand也放映不少本地獨立製作,好像蔡敬文的《不設房》 --走冷門路,也不一定行得通。「The Grand有十二個影院,選播類型當然能夠很豐富,我們很難競爭。」一直以來,亦有不少獨立片商向影藝叩門,「如果題材適合,不排除會放映。」譬如寶石戲院的《赤裸人性》,早前就由影藝獨家放映,除了另類電影,較難在其他戲院排期上畫的商業片,影藝也不會拒絕。「希望幫到業界。」現在影藝亦放映《中國電影展2012》的作品,「但觀眾的確不多,得選擇一些較早的場次放映。」 崔顯威為銀都機構有限公司董事及資產總監,也是香港戲院商會副理事長,見證本地電影院生態,以至經營模式的今昔轉變,好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高峰期逾一百家戲院,「龍頭」、「艇仔」分布全港各界,到了今天只有四十多家,現在亦僅得幾個集團--新寶、華懋、元朗、寶石,既是業主,也是戲院經營者,其他的戲院都是租戶,跟業主合作經營,後者重視戲院業績、規模,大集團當然佔優,所以今天電影院趨向連銷式發展,是有原因的。他指現在戲院經營者不足並非健康,希望有更多新血加入,一起壯大市場。「商會現正跟政府爭取,在發展土地如新建商場,增設電影院。」他指一直有外來戲院投資者,想開拓香港市場,至於發展商會否不受海外,以至本地獨立戲院「玩」,這是下一步的問題,增建戲院是壯大影業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