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洗手日 小舉動勁防患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十年前「沙士」(SARS)一疫,洗手、洗手、洗手!成功喚起市民的警覺性,明白到潔手的重要。事隔十載,現在又有抗藥性惡菌來襲。趁今天(10月15日)全球洗手日,一同向專家取經,重溫洗手正確方法防患。 文:Kimmy 部分圖片:陳鐵剛、星島圖片庫 模特兒:Cat@AATG 大減感染機率 手部是最常感染病菌的媒介,小時候幼稚園老師已教導大家,如廁後和飯前必須洗手,可惜不少人依舊忽略洗手的重要性,認為隨意以清水沖洗,便可去除手部惡菌。專家提醒大眾,洗手的重要性遠超我們想像,皆因適時洗手不但可減低把細菌吃進肚子而致肚痛的機率,甚至可以挽回一個五歲小朋友的性命!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辦事處水與環境衞生項目專員楊振波博士(右上圖)指出,現時全球每日有六百九十萬名小於五歲的兒童死亡,肺炎及腹瀉為其中兩大「殺手」,每日分別奪去四千六百名兒童的生命,注重潔手可大減有關感染風險。 必須使用皂液 專家指出,必須於飯前及如廁後以清水及肥皂潔手。因為日常工作及生活上,雙手接觸過很多別人摸過的東西,如果不洗手,有機會把病菌吃進肚子,令人腹瀉或生病。另外,排泄物亦帶有很多致病細菌,廁所的門及把手等,均可能有細菌殘留。因此勿忽略如廁後洗手,以免助細菌散播。研究顯示,只要於以上兩大關鍵時刻正確潔手,便能有效減低細菌感染,預防兒童患病,甚至不幸夭折的風險,也可大減腹瀉機率達四成半。 不少人貪方便,或求快捷,於一般情況下只用清水洗手,但楊博士強調,這遠遠不及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潔手來得清潔及衞生。因它們具有一定的殺菌功效,能將沾於手部的病菌、油脂及污垢經水洗時一併殺滅及沖走,這樣可以避免誤把細菌吃進肚子而致腹瀉。楊博士續指,肥皂還可助減少感染其他傳染病,例如流感、非典型肺炎的傳播等,也可減低皮膚病、砂眼及寄生蟲等感染率。於2003年「沙士」爆發期間,多項研究已證實,每天洗手十次以上,能阻截病菌傳播的機率達五成。 接觸食物前潔手 如廁後和吃飯前洗手雖為老生常談,但楊博士特別提醒家長,煮飯前和處理孩子糞便後必須洗手,因孩子的糞便充滿致病細菌。雙手接觸過人類或動物糞便、鼻腔分泌物或受污染的食物及食水後,若沒使用皂液清洗乾淨,細菌、病毒和寄生蟲便有機會經雙手傳播給他人,令自己和別人受感染。 慎察清潔步驟 還記得怎樣洗手才有效去垢嗎?現在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助理教育經理馮素霞(右圖),跟大家重溫正確的洗手步驟。 1. 水洗雙手,加入梘液或用肥皂,摩擦雙手約二十秒,直至起泡。期間應互相摩擦掌心與手指。 2. 手心對手背,沿着指縫搓擦。 3. 掌心再次相對,手指沿指縫間互相摩擦。 4. 手指彎曲,在掌心上搓擦,清洗指背。 5. 握着大拇指旋轉揉搓。 6. 彎曲手指關節,在掌心上旋轉搓擦,以清洗甲縫間的污垢。交替搓洗手腕,最後將手部的梘液徹底沖走。 助防疾病一覽 •腹瀉 腹瀉看似普通疾病,然而嚴重的腹瀉實足以致命,更是全球五歲以下兒童的第三大主要死因。有研究發現,用肥皂洗手可減低腹瀉的機率達一半,以及能防患現時爆發的抗藥性腸道病菌。 •急性呼吸道感染 這包括了肺炎,它是五歲以下兒童的頭號殺手病。以肥皂洗手,可以清除雙手表面的呼吸道病菌,以及其他可導致腹瀉及呼吸道病症的致病微生物,尤其是腸病毒。研究顯示,良好的衞生習慣,包括進食前及如廁後以肥皂潔手,可減低感染的機率達兩成半。 •腸道蠕蟲、皮膚及眼部感染 正確洗手,能降低皮膚病感染、眼部感染如砂眼,以及腸道寄生蟲等感染機會。 ■忽視手部衞生,可令腹瀉、流感及手足口病等傳播機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