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知識管理」亞洲首校獲獎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推行「知識管理」後,有助老師掌握學生表現。

(綜合報道)位於黃大仙區的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近日頻頻有好消息,除了早前有學生在俄羅斯取得「世界奧林匹克機械人競賽2014)」公開組(創意賽)冠軍外,學校還奪得香港理工大學及知識管理及創新研究中心辦的「最受推崇知識型機構大獎2014(香港)」最高榮譽大獎,也是全亞洲首所推行「知識管理」(Managing Knowledge)並獲獎的學校。 Elsie跟校長朱啟榮傾過,知道「知識管理」源自英國,多用於商界,以提升機構的生產力及營運效率,今年同獲知識型機構大獎的機構,還包括香港紅十字會、工程顧問公司和知名會計師樓,去年奪得最高榮譽大獎的是香港警務處。協和書院推行「知識管理」近五年,除了助老師分析學生學業及行為,從而作出跟進外,還增加了老師間分享經驗的機會,作為專業發展培訓。 朱校長說,協和書院推行「知識管理」,是希望協助老師適應教育改革和社會變化。「學校有悠長歷史是好事,但近年教育變化大,學校要發展就必須轉型,說的不止是硬件,還有老師的想法和思維。學校雖然是學習的地方,但老師任教多年後,很容易因循自己以往的做法,故在教育改革下,很多老師都不易適應,因此需要尋找方法,讓老師適應教育改革和社會變化。」朱校長曾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知識管理碩士課程,遂嘗試把有關概念應用於協和書院。 朱校長解釋,知識管理的概念,是把機構在日常運作中所制訂的文件、工作上接觸的資料、個別員工的經驗心得等等,通過分類和分析,轉化成機構的重要知識及資產,讓機構員工、客戶等都可以分享,如套用在學校,對象就變成老師、學生及家長等等。 要把理論實行,朱校長就先請資訊及通訊科技科老師幫忙,設計一個電腦程式,方便老師取得學生資料,包括學業和行為上。「以往這些資料是分散的,或者老師不知道可從哪兒獲得,因為有關資料是由負責人保管,例如學生成績是在教務主任那兒,訓導資料則在訓導老師處。當資料系統化後,老師就較容易取得及分享。」 學生的資料系統化後,班主任就可通過學校的網上平台,隨時抽看學生某個學科,或看學生自入讀該校後,整體表現或某科成績是否有進步,換言之,學生入讀至畢業的六年間,所有考試、測驗分數,老師都可一目了然。學生在取得考試、測驗分數後,也可利用系統核對分數;至於行為方面,系統可顯示學生的遲到、校服和欠交功課紀錄等,當班主任及早知道有關資料時,可作出跟進。如學生的行為問題達到某個次數,家長也會收到訊息,並留意子女的情況。 「知識是建基於數據,有意義的數據是資訊,再配合行動才是知識,否則是沒有意義的。」朱校長說,其實學生的問題一直存在,但以往老師可能在很後期才發現學生問題,但學校推動「知識管理」後,只要老師有心的話,每星期跟進學生情況,就可以知道那些學生須特別照顧,並改善問題。「兩年前我們有學生成為文憑試狀元,除了她本身用功及老師教得好外,相信跟學校推行『知識管理』也有些關係。」 負責設計程式之一的知識管理主任余遠麟跟Elsie講,除了通過電腦系統做「知識管理」,老師方面也會增加交流,分享經驗。「曾做過學生的學習研究,當了解學生在某方面較弱時,相關科目的老師會在會議上,分享各自的教學法,或者會去其他班別,了解其他班的上課情況,看看是否有可借鏡的地方。」他說,有很多教學上的經驗,老師以為很細微,但其實這些經驗對其他老師也有用,所以,老師之間多分享經驗也很有用,而獲益的始終是學生。 朱校長就認為,每位老師都有其獨特的教學經驗,屬於「內隱知識」,未必在書本中看見,也不一定可在校外進修中獲得,如老師不去分享這些經驗,就會隨老師退休或離開而流失,所以,校方鼓勵老師多作交流,使學校逐漸成為學習型社群,學生和老師同樣都需要學習。 Elsie同意老師也要學習,因為時代不斷轉變,老師們也要不斷吸收新資訊,才不會故步自封,跟學生共同成長。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