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屬海邊 古稱芒角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旺角古時稱為芒角,今日繁忙的彌敦道,原是海岸邊,前人就地取材燒貝殼造灰窰。自從發現李鄭屋古墓後,本港一直再無發現其他古迹,直至○四年,旺角豉油街有近二百件漢晉唐三個年代古物出土,再次印證本港很早已有人定居。 香港考古學會前主席鄭啟明表示,根據一八一九年的《新安縣志》,旺角前稱為「芒角」,當時只有約二百人居住,且以客家村民為主,至一九一八年才增至五千人。 據悉,芒角的由來,是因當年此地芒草叢生,加上地形像一隻牛角伸入海,故稱芒角嘴,附近村落則取名為芒角村,即今日旺角弼街與通菜街、花園街附近一帶,村民以種西洋菜及通菜、種花、養豬和養雞維生。 在港英政府管治下,旺角陸續填海而出現碼頭、道路,及興建避風塘;當時的積水菜田又因滋生蚊蟲而被填平,故開始發展洗衣及染布等輕工業;至上世紀三十年代,芒角才改名為旺角,取其興旺之意,該區亦逐漸轉型為商住區,並繁榮發展至今。記者 蘇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