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論融合論 應運而生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本土意識在社會的討論愈趨熱烈,更成為不少社會紛爭的觸發點。文化評論員陳雲近年提倡「香港城邦論」,提出「自治」概念,主張保留本港的優越制度和文化:「加速融和是搞笑,除非大陸發展至與香港同一水平,否則現在不是時機。」不過,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則認為,港人面對大陸崛起不應自我封閉,反而應如何以自身的長處影響大陸,加速內地發展。 自豪變恐懼 致排外情緒 陳雲研究本土意識多年,發現港人由回歸前的自豪感,變成現在的恐懼感。「戰後英國為香港引入優良制度及加速經濟發展,加上共產黨未到,當時港人有高度道德優越感。」不過回歸後大陸直接與香港互動,「內地人現在是挾着大國復興的威勢而來,不再是走難來靠你,而且港人對中共沒信心,所以出現排外情緒」。 港人與內地人在港鐵車廂罵戰、D&G事件引起港人圍堵商鋪,陳雲預期,兩地文化融和仍然需時:「普通話簡體字漸漸普及,但港人會覺得大陸法治、人權、社會先進程度都不及香港,自然會抗拒。」他於近年提倡的「城邦論」中提出「自治」概念,不過此「自治」與《基本法》的「港人治港」南轅北轍:「香港要做防禦網,將地方精英、好的制度及文化集中在香港,待大陸變好時再加入。」 不過,專注研究本港及內地公民社會發展的陳健民,卻對中港融合有不同解讀。他指,近年香港確實出現「守城心態」,「港人知道無力同化大陸,但亦不能理解他們的文化行為,所以態度上比較消極」。 以本土優勢強化影響 面對大陸急速崛起,他認為港人不應害怕,反而應思考如何影響大陸。他指,不少內地機構都開始請港人做員工培訓,「香港的優勝之處是專業,大陸人覺得我們制度好、廉潔、有文化,我們就要用這些方面影響他們」。 陳健民又指,香港應善用言論自由空間,輔助大陸相對緩慢的政治發展:「內地人在香港可以找到不少在內地被禁的書和電影,每年國際電影節有不少人從大陸過來參與。」他認為,港人學好普通話及簡體字,可影響內地的力量會更大,「本土意識不等於自我封閉,應該要以本土有的去影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