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協生涯規劃 度身訂造輔導

中華基督教會基協中學校長爾區巧芬表示,舉辦校本職業博覽旨在讓學生了解相關行業的入職條件、工作性質等等。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教育局本學年起為每所中學增撥生涯規劃津貼,不少坊間機構看準商機,推銷各式各樣的生涯規劃服務。有中學校長坦言,部分機構巧立名目,不可盡信;學校會將津貼用作聘請額外教師,幫輕校內輔導老師教學工作,強化自身的教師輔導團隊,根據每名學生特質,針對職業路向,個別給予意見。 如何運用生涯規劃津貼,以及制定活動內容,皆校本自決。市面上機構乘勢推出不同的服務,如職場技能培訓、興趣班、個別行業的工作坊等,中華基督教會基協中學校長爾區巧芬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不斷收到機構發出的宣傳單張,面對套餐式的銷售課程,校方有專業判斷,定必小心篩選。 「檢視課程內容是否合乎校方制訂的全年計畫,如果資源、人手許可,校方傾向自辦活動多於外購,因為我們才是最認識學生的人。」她又稱,機構舉辦的活動沒有延續性,亦不能跟進學生狀況。 獲生涯規劃津貼資助後,學校有較充裕資源聘請人手,爾區巧芬指出,校方特別額外聘請一位任教經濟及通識科的教師,分擔升學就業輔導組兩名老師的部分課堂,讓他們騰出時間,跟每位中六生作個別輔導。」 該校安排每一位中六生抽出非術科課堂時間,如體育、音樂課,逐一與老師會談。該校升學就業輔導主任鄭以歷解釋,不聘請多一名社工,因為教師較熟悉學生情況。他又指傾談內容以學生事前完成的職業導向測試為主,根據報告內容先收窄討論範圍,以免沒有方向地交流。 中學提供升學輔導服務乃十分常見,惟生涯規劃概念在港未算為人熟悉。對於生涯規劃的定位,爾區巧芬指,比較生涯規劃與升學輔導,兩者概念不同,校方過往只傾向提供資料讓學生參考,因老師未必有相應的培訓,但今時今日,學校希望學生有多元出路,在六年中學生活中,引導他們達至目標。 教育局的指引提及津貼主要加強高年級的生涯規劃,但爾區巧芬指,校方將生涯規劃的元素加入中一至中三級的綜合人文科,「老師就認識自我、個人規劃等主題,協助學生思索將來踏進社會的目標,從小開始裝備,一步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