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選址 無可能建公屋

【晴報專訊】本港土地供應緊絀,政府近日提出五個維港以外填海方案。當局稱,長遠必須增加土地儲備,填海可用面積廣,主導性高,坦言「有地才有轉彎餘地。」環團則質疑方案與解決房屋問題自相矛盾。 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韓志強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造地」需時超過十年,政府會以「六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包括填海。他認為收地重建耗時,發展空間有限;而填海面積廣,可製造大量土地,並由政府主導,是最適合的方案,且有經驗可循,如沙田3,600公頃土地。 「仲差過住喺堆填區隔籬」 政府五選址只有馬料水和龍鼓灘可建屋,其餘則用於發展旅遊區和物流園等。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並非麻木反對填海,但認為選址根本無法解決住屋問題:「馬料水被政府稱為黃金寶地,有無敵海景,點會建公屋;龍鼓灘附近有發電廠、厭惡性設施,仲差過住喺將軍澳堆填區隔籬。」 韓回應指,政府會考慮對社區及生態環境的影響,如中華白海豚群居於深海,會盡量於淺水海域填海,如龍鼓灘,至今在該海域亦未有發現海豚出沒。另會與環團合作開發生態海岸綫,令海洋生態更豐富。 陳茂波:填海面積廣 規劃更靈活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亦在網誌撰文指,改劃用地面積不大,只解燃眉之急;活化工廈則視乎業主及發展商態度;涉及私人項目的舊區重建,收購業權需時;開發新發展區,如新界東北計劃,仍存不少爭議。而填海面積大,規劃更靈活。他明白市民關注填海對周邊社區及自然環境的影響,故會在三個西部水域填海地點深入研究及評估,再確定填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