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祝珊學生 紮火龍承傳文化

張祝珊學生 紮火龍承傳文化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中秋節傳統活動大坑舞火龍,今起一連三天舉行,屆時數百名居民將舞動全長逾二百呎的火龍,紀念百年前以此驅除瘟疫。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社區教育計畫」,今年有四十名學生獲大坑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親自傳授紮火龍技巧。首次帶領學生參與的張祝珊英文中學老師黃少文坦言,舞火龍能維繫大坑區內的歸屬感,值得年輕人學習。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一○年起,連續四年資助大坑舞火龍盛會,撥款共逾一百三十萬元,當中包括由長春社文化古資源中心舉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社區教育計畫」,介紹舞火龍的歷史,以及由剛成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坑舞火龍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親自傳授紮火龍的技巧。 約四十名參與計畫的學生中,十八名來自首次參與的張祝珊英文中學,負責老師黃少文笑言,近幾年均於中秋期間到場欣賞舞火龍,「不覺得這項活動式微,反而與日本的祭祀近似,亦能喚醒下一代對社區的歸屬感,參與舞火龍,可見這能維繫區內居民的感情。」他希望學生除遊覽歷史建築物,更能親身體驗傳統手藝,了解本土文化。 該校中四生謝天愛笑言,以往只在電視上見過舞火龍,對此感到陌生,「現今年輕人較少接觸這方面(本土文化),較重書本上的知識。」另一中四生冼煥禧則認為,舞火龍等本土文化值得學生了解,「可明白上一代人的生活」。 向學生傳授紮火龍技巧的輝哥坦言,近年不少學生及傳媒均向他了解舞火龍的歷史,但言談間卻流露對這種文化認知貧乏,例如未必了解大坑本身是客家農村。他希望年輕人認識大坑地區性的組織,明白舞火龍的團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