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虐待」損害親子關係

「情緒虐待」損害親子關係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生舊叉燒好過生你!」、「你睇吓人哋個女幾乖!」這些說話聽起來耳熟能詳,但有否想過受到這樣責罵的兒童可構成甚麼影響?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早前調查發現,若家長長期以這種方式與子女溝通,或經已令後者遭受「情緒虐待」,影響心理成長。該會建議家長多花時間與子女建立互信,並促請政府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保障兒童福利。 記者:余瑋 今年四月底至五月初,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進行一項名為「親子情緒虐待調查」,訪問約一千名分別六歲至十五歲兒童的家長,及小五至中三的學生,了解親子出現芥蒂的起因。調查發現,五成家長曾向子女辱罵;兩成五學生每星期被父母責罵超過五次,每星期從未被父母稱讚的學生則佔三成。 五成家長曾辱罵子女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發言人陳潔姿表示,家長或基於子女學業等問題影響,無形中對子女作出「情緒虐待」,導致親子關係疏離。 「情緒虐待」是指家長以拒絕等否定方式損害子女自我形象,令親子間失去信任及安全感,如家長未經子女同意下查看其私人物品、拿子女跟親朋的子女比較都是常見的例子。 陳潔姿指出,現今不少家長受到工作影響,沒時間與子女溝通,而高學歷的家長更對子女要求甚高,「他們總是希望子女能夠成為律師或醫生,所以很努力為子女安排一切,然而子女卻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她建議家長不要強加自己想法影響子女意願,並為子女投放更多時間,多說有鼓勵性的正面說話,「每天應撥出最少二十分鐘與子女溝通,但切記言行間不要傷害子女的自尊心。」 促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亦促請政府,盡快推行全港性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深入調查,藉此提高家長對子女情緒投射的警覺性,同時教育兒童管理情緒。該會指出,雖然本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轄下有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惟與英國、挪威及瑞典相比,這些北歐國家均擁有完善政策及詳盡的參考數據保障兒童權利,故建議政府還須成立一個兒童事務委員會,專門處理及審議兒童相關議題的平台及機制,追趕全球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