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雕麻將守業者

手雕麻將守業者

(綜合報道)麻將被譽為華夏文化的國粹,手雕麻將更是一門精細手藝,惟面對現代化生產過程及電子遊戲衝擊,傳統藝術頓成夕陽工業。時勢使然,路只得兩條,要麼轉行,要麼繼續。兩位本地手雕麻將師傅選擇堅持,為各自理由繼續守業,留住這一「刻」! 「金發雀」位於紅磡寶其利街一棟舊唐樓地面的樓梯底,小鋪面積不過一百方呎,五十多歲的何秀湄如常地在看鋪,和街坊閒聊。人稱「湄姐」的她,跟筆者從幼時就讀、已被殺校的小學說起:「我是在『雞記』(紅磡官立小學)讀小學,十三歲一畢業就去學師,學了四年,一做便四十多年!」一副手雕麻將售價要千多元,製作需時五至六天,「雕刻時要很集中精神,眼睛會很乾,我要睡飽八小時才有精神做!」湄姐坦言,現時主要以修復和賣機製麻將維生,一副機製產品近五百元有交易,特別訂造水晶版本也不過賣六百多元。「3月至8月是淡季,中秋至農曆新年生意會好些,試過一天賺不夠三百元,連交租也不夠,怎會有人入行?你可以話我敬業樂業,亦可以話我儍!」 令湄姐一直儍下去的,是一份情意結。原來這小鋪是她五歲起一家六口居住的家,鋪後一角,牆上貼滿家庭生活照,「這裏名副其實是蝸居,四兄弟姊妹就睡在這裏,爸媽睡閣樓。」湄姐續笑言:「由細到大窮慣,甚麼惡劣環境也難不到我!」現時她家住黃大仙,每朝七時出門飲茶,十時開鋪,做到晚上七時回家,風雨不改,「這裏是我兄弟姊妹的聚腳點,我們經常通電話或約在這裏見面、吃飯。我與街坊熟落,這裏沒廁所,左鄰右里很願意借給我,睦鄰互助就是這樣一回事。」近年政府銳意發展紅磡,出現收樓潮,擔心嗎?「風聞幾年,到時先算。如沒有這店鋪,可以想像家人聚會沒這麼頻繁。」說畢,電話隨即響起,「我三弟找我吃飯了。」親情,延續了一門傳統手藝。 來到旺角「公友祥麻雀象牙」,找四十多歲的手雕麻將師傅高潤勤,高太說:「他可說是最年輕的師傅!」頭髮少許斑白的高師傅,十八歲入行,「手雕麻將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盛行,八十年代始機器化生產,九十年代興起電子麻將機,激烈競爭令不少售麻將店子結業,變成今天的夕陽行業。報章說全港剩下三位師傅,應該沒那麼少,但也不會多,估計約十個以內。」現時他主要替客人復修舊麻將,手雕一副麻將則收二千元以下,一周至十天完成。 高師傅知筆者未看過手雕麻將過程,即主動拿出工具,即場示範,約三十秒便雕出一隻「3號花」,他說,十多年來價錢沒提升,補雕一副麻將,收費一百多元。問到這行業後繼無人,可有感慨?他說:「大勢是這樣,沒辦法。年輕一輩都打機啦,不打麻將。最弊是這行式微,如果有發展,大把人走來學啦,對不對?我們這些做開,唯有繼續做下去。轉行?不了,有得做便繼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