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行青山頂——群峰連綿

下完一山又一山,頗考驗腳骨力。

(綜合報道)春寒未退,春霧來臨,碧海藍天,正是登山大好日子。青山高聳、屯海無涯、古剎晨鐘,何等誘惑遊人,屯門青山登遊此其時也。 屯門青山腳下青山禪院歷史悠久,被譽為香港三大古剎,自有其豐富背景,身為旅行愛好者,未登臨者當不必談旅行勝,曾登遊青山寺,而又未能深入了解其遠古歷史背景,那也稱不上暢遊。那麼,應如何了解青山寺或青山禪院?普渡寺、雲林寺、斗姆宮、青雲觀寺稱號,都曾在青山禪院發展歷程中出現過,可想朝代興替,也為青山禪院冠以不同別稱,要追究其來由,非一般旅行者所能勝任,該由宗教地方史學者來探討。 屯門碼頭乘輕鐵到青山村站出閘,望山邊方向走前,即轉入青山寺路,仰望那高聳青山絕頂,意會到登其頂要花一番氣力,自然要把心情放鬆別緊張,休閒地經挹曉亭、過巍峨牌坊,看那「香海名山」,竟是港督金文泰題字,想起這位異常熱衷中國文化的港督,香港地仍有許多他的事,如著名金文泰中學、新娘潭橋碑等。牌坊後「回頭是岸」則由鐵禪題字,這位鐵禪於日治時代,曾為日軍辦事而被稱漢奸,然而他對青山寺卻有一定貢獻。非常時期,即使是萬物之靈的人亦有軟弱一面,特別生命攸關,萬物「貴生」為最高準則,所稱烈士壯士,少不免一時義氣或愚忠,於某一方被逼下決斷或被逼留史冊,亦令人倍感欷歔。 踏進青山寺山門,那對聯「百重雲水繞青山,十里松杉薄古寺」充分顯示名山古剎周遭環境,可想像到昔日環境之優美。目前景象有別,松杉難得一見,百重雲水也難求,只是到青山寺遊客卻不絕於途,而各種現象仍然存在,如求福參神、善行奉獻。青山寺與青雲觀分成兩個系統,青雲觀由屯門陶氏管轄,青山寺即由青山館託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由多方成員組成。 細心欣賞青山古寺可細作整日遊,預早約定還可品嘗齋菜。登山者即別留太長時間,否則山高路遠,下山已黃昏,令危險性大增。 從青山寺正門右行接上登山徑,初段完整石級,那是由善信捐款所修孝徑,即通往拜祭先人墳地路徑,片刻即右上涼亭處才是正式登青山山徑,初段頗陡勿急行,否則氣喘難頂,有違遊山雅興。每步行二十分鐘留步歇息,定定神再向上行,仰望青山絕頂果如連天,不愧名山風範。笑談中一小時左右便到達「韓陵片石」亭處,放下行囊作小息,復鼓餘勇再登青山頂,由亭到頂峰在十五分鐘內可達。山頂高五百八十六米,有電視台發射站裝置,數塊大石中留心可發現「高山第一」尺把大字,相傳為韓愈手筆,據有關學者考證,實為鄧符所書,江西鄧符來屯門,依山水尋龍直到錦田落腳,終於在錦田落地生根發展成大族,分支各處如龍躍頭、大埔頭、元朗英龍圍、屏山、夏村等,而香港三大古剎青山寺、凌雲寺及靈渡寺,都與錦田鄧族有密切關係。 於青山頂上廣覽青山半島及俯瞰屯門南北廣廈密集,再不是昔日海灣漁港,大量移民聚居屯門成為新市鎮,轉眼竟是近三、四十年的事,真滄海桑田,若韓愈再生,經過屯門海當驚訝萬分,連詩也吟不出啦,還有北宋蔣之奇,當為另賦新詩而頭痛不已。杯渡詩:「吾聞杯渡師,常來交廣間,至今東莞縣,猷在杯渡山,茲山在屯門,相望黃水灣,往昔韓潮洲,賦詩狀險艱;颶風真可畏,波浪沒峰巒,偽劉昔運營,攘標防疍蠻。」——蔣之奇詩。 青山頂下涼亭北行到良田坳處,此刻路分四方,直連山脈往靈渡山;西北下白堤;西南往青大石瀾;另有一公路東南下良田村。一般遊人可下良田良景作回程,半小時可達中,多種交通工具回港九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