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污水廠新技術 年省430萬元電費

沙田污水廠新技術 年省430萬元電費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污水及污泥處理耗電強勁,渠務署去年為沙田污水處理廠引入新的活性污泥回流技術,改善初級污泥質素,減少污泥消化及脫水時間,新設備成本十二萬元,但助年省四百三十萬元電費。 沙田污水處理廠每日處理廿三萬立方米污水,並產生一百二十公噸污泥,每年耗用一千萬度電力,使用機械離心機作污泥濃縮及過剩活性污泥處理。渠務署去年成功研發「混合沉澱」技術,透過提早分解污染物,改善污泥質素,減少使用離心機,每年可節省六百六十萬千瓦時能源。 傳統污水處理有兩輪沉澱,在初級沉澱池和最後沉澱池之間的生物處理池,加入可「吃掉」微細污染物的微生物,處理初級沉澱時未能分解的污染物,而微生物會留在沉澱的剩餘活性污泥中,可回流到最終沉澱池再用,其餘污泥則作濃縮處理,脫水後運至堆填區。 渠務署高級機電工程師蔣志強指,新方案把微生物直接回流到初級沉澱池,提早分解污染,改進污泥質素,減少後期處理的麻煩。他說,設備成本僅十二萬元,每年運作費八萬元,但助節省五百六十萬度電力,相當總耗電量約五成六,減省四百三十萬元電費,同時減碳排放三千公噸、減排固體廢物七百噸。 新方案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工程創意大獎2012/13」科技組別冠軍,以及去年香港環保卓越計畫「環保創意卓越獎」優異獎兩項殊榮。由於硬件配套問題,其他污水處理廠不會採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