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畫藝術家海潮 領學生製大木偶

經過一番努力,海潮(前排右一)與一班港大同學會書院學生終成功製作了一個高十二呎的巨型飛馬木偶。

(綜合報道)本港懂得製作木偶的人不多,學生亦較少機會接觸這門手藝。Elsie熱愛藝術,特別喜歡觀賞大型藝術品,身為每年「渣打藝趣嘉年華」巡遊表演的捧場客,見過不少千奇百趣的木偶,一直都很好奇大木偶的製作。香港青年藝術協會早前邀請逾二十所中小學,約六百名學生在本地藝術家帶領下,聯手創作各種巨型木偶、小型撐杆偶和誇張服飾等,準備參加今個月舉行的嘉年華。 不少學生和本地藝術家都密鑼緊鼓製作木偶,Elsie知道,十多位港大同學會書院中五的同學上周就跟駐校藝術家海潮,合力製作高十二呎巨型飛馬木偶,Elsie當日更特地去看過其中一堂,了解製作流程。本身是沙畫家的海潮,數年前在陳奕迅歌曲《一絲不掛》及電視劇《心戰》大顯沙畫身手,原來除了沙畫外,海潮亦是木偶和道具製作師,經驗非常豐富。 今年「渣打藝趣嘉年華」以藝遊科幻境界為主題,海潮特別設計飛馬木偶,配以黃金色的外觀。他跟Elsie解釋飛馬木偶的創作理念,「馬本身是優美和充滿力量的動物,而飛馬常常在童話故事出現,人對飛馬有一種幻想,給人一種動感和活力。」 Elsie留意到飛馬木偶的結構相當複雜,底部由木製車架及小單車組合而成,令飛馬可隨意走動;膠管通和齒輪圖形的彩麗皮貫穿馬身, 同時用支架承托,確保馬身和腳部關節穩固;外表就噴上金色油漆,增添一種機械感,最特別的是馬身中間設有座位,供人坐上馬匹。 海潮表示,飛馬底的車輪是整個木偶最難完成的部分,「是用現成的單車去裝嵌,而不是用原創的零件,要結合兩者是有難度。」海潮又說,同學較少接觸要製作的手工藝,「同學之前都沒有機會學習鋸木,所以今次在兼顧教學時,都要照顧他們用工具時的安全。」 製作班為期六堂,每堂約三小時,同學們各有分工,互相合作;海潮則一眼關七,左盼右顧,不時催谷同學,並提醒他們「要快手」、「時間不等人」。Elsie見到海潮和一班同學在製作時都有講有笑,氣氛十分輕鬆。海潮向Elsie大讚這班學生「勁到不得了」,「有女同學好醒目,看兩看就識做,我都忍不住問她:『你屋企做裝修嗎?』」 海潮表示,每次下課時都會為作品拍照,讓同學見證木偶一步步完成的過程。他說,製作班安排在課餘時間進行,最初他們都很疲累,又遇上佔領行動,被逼縮減課節,令教學進度一遲再遲,同學的士氣亦曾經一度低落。海潮當時則鼓勵同學說,「要學習失敗,但失敗前,一定要努力嘗試過。」他對Elsie表示,製作期間會引發年輕人尋求目標,「我同他們講要有一份競爭感,其他學校都會製作木偶,如果草草了事,作品馬馬虎虎會不會尷尬呢?現在最好善用時間做好個木偶。」 有份製作木偶的十多位同學,本身均有修讀視覺藝術科。Elsie跟其中一名同學郭芊彤(Jane)傾過。她說,平日上視藝堂都以個人創作為主,較少機會涉獵大型藝術品,「之前上堂自己想點做就點做,但要製作巨型木偶,一定要分工、協調,經過今次的創作,同學間的感情都有所增長。」Jane又說,初時看到飛馬木偶的草稿都覺得難以製成,「一開始無想過有方法可以整到,不知如何入手,但經海潮講解後,又將飛馬不同部分的零件分開去做,發現其實不難。」她又欣賞海潮有性格,勇於創新,「他提出用雨傘的骨幹去製作飛馬的翼,非常有創意。」 另一位名同學陳衍汶(Ariel)就說,平日較少接觸這種木偶創作,認為今次製作的機會十分難得。Ariel又說,初時很迷失,不知道怎樣完成整個木偶,「有一段時間不知做甚麼,直至見到外形出來後,才有方向。」 Elsie覺得,藝術除了個人創作外,亦需要兼顧團隊合作,今次一班同學同心協力完成木偶創作,不但學到大型藝術品的製作技術,更可加強大家對藝術品的創作交流,可說收穫豐富。 Elsie提提大家,如果想親身觀看木偶及其他巡遊作品,就不要錯過十一月十五及十六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渣打藝趣嘉年華」,同場更有二十個攤位,參加者更可即席創作巡遊服飾,包括面譜、頭飾、面部彩繪等等,不要錯過。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