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丸無牛肉 加工食品魚目混珠

【晴報專訊】牛丸無牛肉、魚肉燒賣無魚肉!食材價格飈升,製造商魚目混珠,令食品安全亮紅燈。有飲食界踢爆,製造商為減成本而偷工減料及加入食用人工化學物,以加工食品最易「中招」。政府指倘食品成分與聲稱不符,可能已違法。 位於灣仔的潮苑潮州粉麵店,被傳媒揭發所賣的牛丸沒有牛肉成分,以瘦肉冒充,潮苑昨日已停售牛丸。海關人員亦有到場調查及拍照,並取走一批肉丸檢驗。 涉事粉麵店停售海關取肉丸檢驗 該店負責人王小姐稱,存貨已銷毀,但聯絡不到供應商。「我哋都好無辜,其實都係受害者,供應商好無良。」她強調日後入貨會更小心,但恐怕防不勝防,沒可能每次都經化驗才入貨。 新榮記餐飲集團首席顧問陳植漢說:「曾聽聞國內有調味劑可將豬肉改作羊肉或牛肉的味道,從中賺取30%至45%差價。」 他指,除大型連鎖店可自行聘請師傅手打魚蛋外,中、小型店只能向供應商入貨,且由於化驗費要數千元,相等於一個員工近半個月人工,化驗結果亦需時三至七日,要驗貨後才入貨有一定難度。陳建議,小型店舖要了解供應商的口碑才入貨,一般外國入口的貨品有進口監管,同時包裝上有產品資料說明,較有保證。 高永文表示關注 陳記食品集團董事長陳勇前亦指,因食材成本增加,市面易出現偷工減料食品,加工食品最易「中招」。「例如墨魚丸及鯇魚丸只是加少少墨魚及鯇魚皮,再混入平價雜魚肉製成;粉絲不再用綠豆製,僅以大菜頭粉混薯粉製成,故不及以前煙韌及色澤透徹,有啲冰糖燕窩更用煮溶的豬皮溝大菜頭粉做!」 港人聞「丸」色變。生物及化學專家關志邦指,不少魚肉燒賣無魚肉,只以麵粉混合香精製成;有珍珠奶茶更是「奶非奶,茶非茶,全是人工香料及穩定劑」。他指人體如長期食用人造化學物,會捐害肝臟及腎功能。 食衞局局長高永文表示,關注近期食物安全問題,強調若問題食物屬本地生產或進口,食安中心都會立即針對性抽樣檢查;倘食品成分與聲稱不符,可能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會配合海關執法。食安中心表示,如證實違法,最高罰款港幣一萬元及監禁三個月。 牛肉價不斷加店舖難有利潤 牛肉價格不斷加,全港新鮮牛肉零售批發商聯席會議發言人許偉堅表示,牛肉批發價去年四月至今加價六次,牛肉成本價每斤最少60元,而市面上竟有店舖,同樣以每斤60元出售牛丸,「成本同零售價不成比例,你話(牛丸)有幾多成分係牛肉?」 他指出,去年四月至今,活牛的銷售量萎縮約40%,屠牛數量由每日80多隻,跌至只有50隻,市面或無足夠活牛供應。他稱不少供應商以急凍牛肉製造牛丸,每斤僅20元,「(新鮮牛丸)既然無利潤,不如用豬肉代替都不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