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反對蓮麻坑河保育降格

環團反對蓮麻坑河保育降格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沙頭角蓮麻坑的規劃爭議不斷,有環保團體發現,漁護署和規劃署過去一直建議將具高生態價值的蓮麻坑河周邊緩衝區列為「自然保育區」,但九月城規會主席突然「轉軚」,罕有地將約九點五公頃蓮麻坑河緩衝區「降格」為「綠化地帶」,變相容許村民申請興建丁屋,團體擔心破壞這條「具特殊科學價值」的淡水魚河。多個環團聯署,要求城規會重新考慮將緩衝區列為「自然保育區」。 港府去年七月提出將五處邊境禁區土地「解禁」,制定發展審批地區草圖,其中蓮麻坑村民不滿規劃署將佔地三百二十九公頃的蓮麻坑,其中八成納入「綠化地帶」(GB)和「自然保育區」(CA),批評政府等同搶地,反建議列為「鄉村式發展地帶」,容許村民興建丁屋。 僅80村民 擬建900丁屋 綠色力量保育及教育經理胡麗恩表示,○四年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研究指出,蓮麻坑河是高價值的低地河流,是重要的淡水魚生態環境。 規劃署○七年七月亦將蓮麻坑河劃作「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去年發展審批地區草圖建議在蓮麻坑河兩邊各劃二十米闊的緩衝區,及後城規會將緩衝區列為「自然保育區」。世界自然基金會環境保護經理梁士倫指出,過往沙螺洞河溪連同周邊緩衝區,更同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胡麗恩指漁護署一直支持將緩衝區劃作「自然保育區」;然而當局今年九月已讓步,城規會將緩衝區「自然保育區」第二欄所列的「農業用途」和「農地住用構築物」,改列為第一欄,即不用申請即可作農業發展。 而蓮麻坑「鄉村式發展地帶」,亦較「鄉村範圍」大百分之七,讓村民有足夠空間建丁屋,無理由再將緩衝區劃為「綠化地帶」,淪為丁屋土地儲備,「村裏只有八十人,但未來十年新建丁屋需求竟高達九百間,已不尋常,還未計逾百幢可能提出重建,令蓮麻坑面臨發展壓力。」 環團不滿城規會主席周達明在九月八日城規會申述意見聆訊中,突然提出將緩衝區由「自然保育區」進一步降格至「綠化地帶」,讓村民可申請興建小型屋宇,認為是開「降格」的壞先例,更令蓮麻坑河岌岌可危。 胡麗恩形容,城規會主動提出修訂做法罕見。他們稱,在十一月十一日進一步申述聆訊中,村民群情洶湧,多次打斷環團發言,質疑是城規會受到壓力。 質疑城規會受壓力 他們說,現時已超出原先頒布發展審批地區圖(DPA)的期限,質疑當局到最後才突然「轉軚」,是希望可匆匆通過。為表示反對,綠色力量、世界自然基金會、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香港觀鳥會和創建香港,五大團體發表聯合聲明,要求城規會重新檢討蓮麻坑河岸緩衝區重劃為「自然保育區」。 梁士倫指,一旦發展審批地區圖落實,三年後會頒布「分區計畫大綱圖」(OZP),到時更難改變,故將約見發展局和城規會反映訴求。 城規會發言人就指,城規會是集體負責制,將緩衝區劃為「綠化地帶」是眾委員考慮過環團和居民意見後的集體決定;又說城規會主要考慮漁護署確認緩衝區生態價值不高,該處亦已有發展項目,在保育和社區發展需要間作出適當平衡,而村民在緩衝區建屋亦要向規城會申請。 城規會稍後將已修訂的草圖提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審議。 (記者:吳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