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飽肚健指數

真正飽肚健指數

(綜合報道)同事甲隨便吃幾個麵包當午飯,聲稱因減肥每日只可吃七成飽。近期有商場為了減廢,舉辦惜食待用券活動,呼籲大眾每餐只吃八成飽,把餘下兩成的飲食資源捐給有需要人士。究竟吃幾成飽是否可隨意增減?而且是否無損健康? 過往網上一直流傳,指每餐吃七至八成飽可防止吃過量,在「惜食風」盛行的今天,吃「八成飽」更成了環保團體的減廢計畫之一。早前有環團在商場舉辦活動,呼籲大眾只吃八成飽,把餘下兩成轉贈有需要人士,讓食物資源得以平均分配,同時減少浪費。然而八成飽是否可取?會否引致熱量攝取不足,或因吃不飽而「頭暈暈」?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湯美斯表示,吃八成飽絕對無問題,「其實進食時,吃至沒有肚餓感覺,而且還可再進食少量時,便算是八成飽,且已攝取足夠熱量。」她解釋,由於我們須進食約二十分鐘,方能完全刺激大腦中樞神經釋放一些控制食欲的荷爾蒙,例如「瘦素」(Leptin),繼而產生飽肚感。因此若我們吃十成飽的分量,於二十分鐘後便始感覺太飽,相反吃八成飽便剛剛好。此外,湯美斯還分享了吃八成飽的其他好處: 湯美斯續指,在剛嘗試吃八成飽時,胃部未必可以即時適應,或因此經常感到肚餓。她建議進食前,可先吃高纖蔬菜和喝湯水,增強飽肚感,以減低主食的食量。如果還未能習慣,可選擇少食多餐,即早、午、晚三餐只吃八成飽,餐與餐之間進食適量低脂小食,如梳打餅、低脂乳酪、麥包等,補充能量。湯美斯補充,如怕胃部難以適應而感肚餓,可以多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為腦部主要能量來源,從食物攝取碳水化合物後,它會先於人體內分解成葡萄糖,再經血液運送到細胞,以供應能量。至於過剩的糖分,會儲存於肝和肌肉內作存備為「後備能量」,有需要時才轉化成葡萄糖供應人體所需,因此碳水化合物實可助恢復元氣。根據世界生組織的建議,碳水化合物應佔總能量攝取量的五成半至七成半,因為此乃人體較佳的能量來源,能為我們供應大量能量,故也位於食物金字塔的最底層,即應屬每日吃得最多的食物。一名成年人每日應進食三至六碗已煮熟的白飯或粉麵,方算足夠。 在選擇食品時,建議揀選含天然碳水化合物的種類,既可產生能量,同時又可控制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為健營之選。以下三款均為飽肚營選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