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學院巨額盈餘 政府倡回饋社會

《施政報告》提到,呼籲資助院校開辦的社區學院減學費回饋社會,圖為港大附屬學院。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開辦的社區學院,在適齡人口下跌的環境下,仍因具口碑而取錄不少中學文憑試學生,部分院校累積了豐厚的財政盈餘。新一份的《施政報告》提出,呼籲各院校認真檢討財政狀況,並盡量通過減學費回饋社會。有關注副學位課程的團體表示,對建議持觀望態度,認為須進一步了解院校如何具體執行。 現時除了科技大學外,其餘七所院校均開設社區學院,而就讀社區學院的副學位課程的學生,每年學費平均約五萬元。昨日出爐的《施政報告》提出,呼籲各院校認真檢討財政狀況,並盡量將盈餘以不同形式回饋社會,如減學費、向清貧學生提供獎助學金等,但政府不能強制要求社區學院執行。 消息人士表示,社區學院多以附屬公司的名義成立,從院校的財政報告中可見,一三年度的盈餘合共逾四十二億元,「每所院校盈餘由幾千萬至過億元不等,由此估計社區學院有相當多的盈餘。」對於被指建議無約束力,消息指,政府通過《施政報告》提出,輿論能無形向院校施壓,「雖然機制上無權要求院校減學費,但日後院校若申請撥地,政府會通盤考慮一籃子因素,包括院校是否盡了社會責任。」消息人士認為,雖然社區學院的課程屬自資,但在非牟利的條件下,院校賺取的盈餘須全數用於教與學。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發言人表示,學院淨盈餘只有約四千萬元,「盈餘主要用於償還政府貸款、拓展新課程、改善學院設施,而過去三年並沒有調整學費。」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則稱,中大沒有開辦社區學院,專業進修學院屬中大的教學部門,故不便回應。 香港教育學院表示,自資副學士課程於一五學年完成取錄最後一屆學生,不再收生,校方正考慮將持續專業教育學院錄得的累計結餘設立獎學金。浸會大學國際學院稱,盈餘全數預留用作提升課程素質及學院發展,而過去十四年學費已一直維持不變。 另外,理工大學表示,香港專上學院和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以不同方式回饋學生,如提供獎學金、增加海外交流機會、改善設施及增加教職員等。 嶺南大學社區學院稱,盈餘主要為學院物業的淨值,故實際上並未累積大額可用盈餘。關注副學位大聯盟發言人譚樂基對建議持觀望態度,認為須了解院校如何具體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