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聽障人士過聖誕 孩子培養愛心 學溝通

【晴報專訊】假期前最後一天上學,別人開狂歡派對,這班小四學生卻在校內招待一群聽障人士,帶領唱歌玩遊戲。只惡補一點手語便上陣,不少同學都感到吃力,但他們很快便發現手語只是一種方式,表情與誠意更易打破隔閡,打開溝通之門,並且從服務他人中培養愛心。 一共五班的天主教聖文德小學小四學生,這天在學校飯堂及籃球場上,以四人一組的方式招待一共約30名聽障人士,一起唱歌玩遊戲。每一班同學各以手語主持一項活動,首先由4E班唱手語歌,然後4C班主持籃球投籃、4B帶領以口控制吸管傳送橡皮圈、4A教導聽障者製作降落傘,最後由4D送上祝福語和圍巾作紀念品。 臨時惡補手語 初見聽障者到來,同學們都緊張得忘了以手語迎接,要當司儀的黃主任舉咪帶領,同學們才陸續舉起雙臂搖動雙掌,做出代表拍手歡迎的手語來。節目開始了,4E班首先列隊在台上邊唱歌邊做手語,同學們本來全都不懂手語,只由學校安排上了一些入門課,再由老師逐句配合相應的手勢而學成的。在台前舉起代表愛的心形手勢、雙手交叉胸前再張開以代表帶給別人歡欣,有份領唱的黃欣恩和羅衍聰同學都大呼手語不容易學。 接着,4C班的幾名同學在籃球場上以手語向聽障嘉賓「講解」規則,舉咪說話的同學顯然說得太快了,身旁做動作的同學跟不上,要由老師逐句重複,同學才能配合手語說明投籃規則。在場嘉賓雖不太懂,但看到前面同學投籃示範後,大家都明白了,都排隊投入地比賽;到了降落傘製作環節,更是發揮表情和肢體動作的最高峰。原本該由同學以手語展示步驟,讓聽障者來製作,可部分孩子茫然不知如何地「說」,惟有動作再加表情,聽障者都意會地努力配合,一個個以垃圾袋為材料的降落傘,在場內此起彼落地飛舞。 表情動作搭夠 只記得「投籃」手語的4A焦灝天,說手語很難,然而與聽障者溝通卻沒想像那麼困難,一些常用的表情對方便能理解。4E的羅衍聰,活潑好動最坐不定,他與焦灝天與同班同學黃欣恩都說服務別人有意義,不用手語也能與聽障者溝通更是意料之外。這天,沒有豐富的美食,各人只拿一小袋糖果,然而有抽獎、遊戲與服務別人的歡笑聲,比派對更令人回味。 沒有美食的派對 雖說有意義,然而節日當前沒有美食,三名孩子黃欣恩、羅衍聰和焦灝天都嘟起小嘴,羅衍聰更說:「沒東西吃。」他最關心的是抽獎環節,在場內豎起耳朵留心聽着老師公布結果。 羅衍聰是家中獨子,媽媽說他坐不定也不容易妥協。同是獨女的黃欣恩,媽媽說她雖乖巧,但經常嚷着要父母陪伴玩耍。獨生子女,兩位媽媽都說孩子不容易說服,都喜歡學校能讓學生多些接觸不同階層的人,培養愛心。大抵節日開派對,孩子視為理所當然,學校希望他們把找到真正的歡樂,不止在火雞沙律的美食上。 撰文:馮淑嫻(lydia.shfung@gmail.com) 攝影:梁細權 編輯:余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