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社貼中題 不少「套路」答案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今年中文作文卷以「沒有手機的日子」作題目,有網民昨上載補習社「貼中題」的筆記,以車廂內乘客使用手機,忽略他人為模擬答案情景,記者發現不少考生均以相同情景作答,題目中「不一樣的經歷」頓成「一樣的經歷」。有資深中文科教師不排除考生參考補習社筆記答題,形容寫法流於公式「套路」,鮮有深刻感受,恐難獲高分。 記者昨在試場採訪多名考生,大部分人在卷一寫作能力卷,選答以沒帶手提電話外出經歷續寫日記的第一題。考生巫同學稱,他以自己沒帶手機到港鐵車廂,見到乘客只顧看手機,未有讓座給身邊老弱婦孺,反思自己沉迷手機而忽略他人的經歷作答。巧合的是,記者遇到逾兩名考生,同樣以相似故事情節作答該題。 公式作答恐難高分 有考生昨在社交網站貼文聲稱補習老師「貼中題」,並上載「結構示範」筆記,建議以第一人稱,描述在港鐵車廂見到乘客看着手提電話,感到與周遭格格不入,同時觀察到玩手機遊戲的小童,與傳送手機短訊的父母缺乏交流,上班族只顧以手機回覆客戶來電,最後感慨這是否電話發明者初衷作結。 有補習天王則上載「沒有手機的一天」的「貼題」教學短片,建議考生以「開枝散葉法」描寫不用手機,頓時感到眼睛舒適、與朋友相處不再依賴即時通訊程式,到餐廳亦不用「手機食先」,務求「取材豐富」致勝。有網民質疑補習社「貼中題」可能令考生答題千遍一律,恐難取高分;有人更譏諷這些「貼士」把「不一樣的經歷」的題目要求,扭曲為「一樣的經歷」。 寧波公學中文科教師王美琪不排除考生參考補習筆記作答,形容類似答案流於公式,「這樣似有特定套路,無論甚麼題目都帶到鐵路車廂中,又是有人玩手機而沒有讓座,結果只是一篇『眾生相』」。她提醒考生須留意題目要求「不一樣的經歷」,例如在沒有智能科技之下,放眼世界與社會看到人與事,觀察到平時看不到的情景,從而反思人生,才可達到上品成績。記者 梁子健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