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飯伯伯」滋味餐撐餓義工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這幾夜,政府總部多了很多的小故事。 上周六中午,六十五歲的張生提着兩大袋三個錫紙盆,一盆是咖喱牛腩、一盆是白飯、一盆是豉油皇炒麵,從灣仔坐的士到政府總部下車,問學民思潮義工﹕「食嘢,啱唔啱」,義工吃完,大讚好味。他又問「夜晚要不要呀」,然後晚上又送來洋蔥豬扒、菜飯和酒釀丸子。 三個原因叫他送飯打氣 周日晚上,他再送來一盆星州炒米,周一再送來雞扒薯仔、青菜和三盒飯,晚上十時,孩子們叫餓,他便加送一碟豉油皇炒麵和一碟蝦仁芥蘭炒飯。昨晚轉了新款,送來帶子魚烏冬,他用紙碗分為約三十份,孩子們從他手中接過飯時,前一句多謝後一個鞠躬,「搞到我都不好意思」。 送飯原因,他一口氣說了三個,學民思潮感動了他、他們不如政黨有錢、附近沒什麼好食。張生也育有兩子,三十多歲,一個澳洲一個英國,國民教育其實對他影響不大,但他說「政府自己都承認那份中國模式教材寫出來是有問題,明眼人都看見是偏向共產黨,七二九的時候就應該撤回,不應該九月份強推,現在變成僵局,學生又堅持,政府又堅持,依家學生搞到咁,政府才撤回,好無面,不夠醒目」。 留守政府總部的,還有十名絕食者。絕食了一日的黃邦豪,十三歲從汕頭鄉村來港,小學要學唱「學習雷鋒好榜樣」,但當時連世上有沒有雷鋒這人也不知;書本又教長江三峽,只歌頌宏偉,沒有遷徙過程,但現實中看見村裏權貴惡到入學校打人,「慢慢會對周圍的事不關心,是沒能力去關心……教育所教的,和真實看見的不一樣,但小朋友不懂分,只會開始麻木」。 麻木到來港後初次接觸「六四」事件,他選擇逃避,「政府這樣做有他的原因,很想為政府找一個藉口」,和人相處、工作總是選擇妥協的方式。面對現實和教育的衝突、了解自己和了解政權真相的痛苦,直至他有了信仰才得到解脫。今日身為青少年社工,他不忍心這套教育再推到香港,「如果國民教育真的推展,最大問題是令人認同『謊言是一個常態』,令人麻木,不關心周圍的人和事,因為我有經歷,我相信如果推行,這些事一定會發生」。 自己醒覺了,身邊的人還沒有,黃媽媽致電給他說﹕「亞仔,你搞掂自己的事算吧,不要多事吧」,但他知道媽媽只是關心,亦了解這種思想的由來。記者 洪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