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華語生歎文憑試通識深

非華語生歎文憑試通識深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第二屆中學文憑試下周一放榜,非華語考生因語言與生活文化與本地生不同,應付文憑試面對不少挑戰。就讀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的巴基斯坦裔中六生夏詠琳及石希娜,是該校首屆應考文憑試的非華語考生,兩人不約而同指,通識教育科未有考慮非華語生的學習需要與困難,要棄答中港政治議題的題目。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在○七年成為取錄較多非華語生的「指定學校」,約六十名的首屆非華語生今年應考文憑試,在港出生的巴裔考生夏詠琳是其中之一,應考英文、數學、通識教育、旅遊與款待及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另應考綜合中等教育證書(GCSE)中文科。 提到文憑試,夏詠琳不諱言,必修的通識教育科最感吃力,「尤其是『當代中國』單元,坊間資料以中文為主之餘,雖我們以英文修讀,但對不少議題感到陌生」。該科今年有不少政治性題目,問及立法會「拉布」爭議及國民身分認同。她坦言,中港政治議題對非華語生較為陌生,她在卷二就放棄作答,「也許考試未想到我們的需要吧,假如問到香港的種族多元議題,也許我會較易作答」。 同校巴裔考生石希娜,應考文憑試烏爾都語、英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科。來港僅三年半的她,形容通識教育科涉及議題繁多,很多概念對她只是「左耳入,右耳出」,校內教師特別安排中國污染問題的紀錄片,加深她的印象。 兩人保守估計大部分科目考獲三級,但不約而同打算繼續升學,完成各自夢想。現職教學助理的石希娜,希望日後成為本港以烏爾都語任教數學科的教師,而夏詠琳則希望投身旅遊界。記者 梁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