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華語生「惡補」港時事

應屆文憑試非華語生布美卡(左二)及夏亞沙(左一)放榜前在律師樓實習,獲上司黃顯舜(右二)大讚。旁為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校長袁國明。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非華語生要適應本港文化與生活,學習過程面對更大挑戰。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夏亞沙及布美卡,分別來自巴基斯坦與尼泊爾,兩人坦言面對日益複雜的本地時事,須花時間與策略「惡補」,有信心成績達大學入學門檻,日後晉身專業界。放榜在即,兩人並無耗費時日,在律師樓實習,更憑友善態度與工作表現深得上司賞識。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有七成八學生屬於少數族裔,今屆有六十名非華語生應考文憑試,包括夏亞沙及布美卡,兩人分別應考英文、數學、通識教育、生物及化學,另報考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考試(GCE AL)中文科。 去年資助及直資學校近六百五十名非華語中六生中,僅兩成應考文憑試中文科。布美卡坦言,中四時選擇應考程度較淺的GCE AL,正是不希望文憑試中文科拖低整體成績,結果她考獲A*佳績,為她打下「強心針」。雖然布美卡一歲已隨家人來港,但父母不諳中文,在家以尼泊爾話溝通,中文科寫作部分她倍感吃力,尤其題目涉及本港傳統節日及社會時事,「我可以用一兩句說話表達,但寫作兩百多字時,常不懂如何寫某些字眼」。 至於巴裔學生夏亞沙笑言,必修的通識教育科曾令她感到毫無頭緒,對「佔領中環」等城中話題不明所以,課堂討論亦無從入手。結果她決定花心思「惡補」時事知識,每日放學趕回家看新聞報道,晚上則會閱讀英文報章,深入了解當日議題。在將勤補拙下,夏亞沙答題更加得心應手,今年通識教育科卷一有涉及政治管理危機、香港社會核心價值危機等題目,「我有不少有力的論點答題,且可完成所有問題」。 去年整體考生中,有一成三非華語考生經由聯招,獲八所資助大學取錄。兩人均有信心成績達到大學的入學門檻,夏亞沙以法律系為目標,布美卡則心儀香港教育學院的幼兒教育系,同樣投身專業,發展所長。 文憑試放榜在即,二人在一所律師樓實習五天,實行不斷學習。聘用兩人的律師黃顯舜對兩人表現讚不絕口,指兩人工作有交代,會預先閱讀長達二百頁的英文文件,與同事交流,反觀以往曾遇過本地實習生在完成工作限期前,才臨時要求需要更多時間處理。 黃顯舜亦難忘兩人在放工前,總向每名同事道別,與部分本地生不吭一聲離開公司,待人接物更有禮貌,若有空缺,會考慮聘請她們在律師樓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