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轉用簡體字 沙律變沙拉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語言是文化的根本。然而,回歸十五年,香港這個內地最後一個用正體字、說廣東話的地方,已經有餐廳和時裝店用簡體字印刷餐牌和海報招待內地客。有文化人認為,自由行政策是令廣東話和正體字今天在港變得弱勢的催化劑。 生意人認錢 懶理保護文化 研究廣東話文化的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指,回歸十五年,廣東話文化在本港已變得弱勢,他認為自由行政策是當中的催化劑,「為甚麼Agnes b的餐牌上面寫的不是沙律(香港慣用),而是沙拉(內地慣用)?因為那樣東西都不是給你用,而是給付得起錢的人用。」 彭志銘認為,七百萬人的市場絕對能養起本港的零售業,但「搵錢無限大」的觀念,令港人選擇性地重視了錢,忽視了文化,「商家只是做生意,保護文化不關他們事,這都無可厚非。不過,日本的經濟也是靠旅遊業,但人家賣的東面全部都是用日文標示,不會因為這段時間中國人有錢就用中文寫,之後意大利人有錢就用意大利文寫。日本人有沒有錢都是這樣,因為他們認為為錢跪低是恥辱。」 他認為,本土文化衰落,是本港背靠祖國的一個極大代價,在可見的將來,本港的經濟發展只會更依賴中國,本土文化衰落只會每況愈下。記者 楊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