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 其樂無窮


星期天收聽港台與中大EMBA課程合辦的電台節目--《管理新思維》,該集以《西遊記》作為例子,闡述現代管理思維,猶如章回小說,生動有趣。翻看資料,節目播出至今整整十年,受觀迎程度可見一斑,換個角度說,管理也是一個歷久不衰的「永恆課題」。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官方史書《史記》、《資治通鑒》等按年月記錄了歷代大事、帝王興廢,大臣與重要人物生平等,對古代的帝皇、管治者來說,有起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啟示作用。隨著社會制度的轉變與資訊流通,以往屬少數管治階級才可接觸到的知識,今天已可順手拈來。

不論以歷史或是文學經典作為現代管理學的借鑑,也充滿啟發性與趣味性。電台節目中,嘉賓以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帶出「領袖特質」的思考:眾多天兵天將不敵孫悟空,孫悟空口出狂言要取替玉皇大帝當領袖:「誰本領大就誰當」。如來佛祖卻說:「他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說明了駕御真刀真槍的歷練,有時比鋒芒畢露的「本領」來得重要。就如《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論武力比不上關羽、張飛;論腦力也比不上諸國亮,他的領袖特質也許就是無比的毅力、協調統籌力與親和力。

如說到調兵遣將,《孫子兵法》始計篇就云:「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就是說,一個員工不論有多大的個人本領,也必須聽從組織的指揮,要講求整體制度,否則組織就會出現內耗,寧願放棄不用,這對現代人事管理充滿啟發性。據說拿破倫在遠征時書不離手,美國西點軍校亦將《孫子兵法》列入正規課程。

管理始終離不開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事的關係,除了人物的特質可供借鑑外,面對大格局、大形勢的應對原則及策略,也可從源遠流長、包羅萬有的歷史大海中體會,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