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國魂 如何丟失

歐洲之國族精神在貴族世家的尊貴責任及皇室代表的國家靈命及莊嚴禮法,華夏之國族精神,在士族與遊俠。士族匡扶天下,遊俠捨身從義。士族在廟堂,遊俠在江湖,前者主政輔教,後者急公好義,華夏精魂,賴以不墜。

華夏士族精神之失落,與民國之後的古文教育丟失有關。中國近代之敗亡,是由於現代學校由商人贊助或控制,走向科學、工業及商業技術教育,丟失華夏的士族傳統,於是我們今日見到在中國政壇及香港政壇的,不是士族,而是工程師、會計師、律師這一類人物。

清末,西學第一人嚴復留學倫敦,駐英公使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對其古文修養頗有微詞,嚴復回國之後,即拜曾國藩之弟子、桐城派古文大師吳汝綸(一八四〇—一九〇三)學古文。曾汝倫中國在清末設立第一家大學——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講學,此乃華夏現代教育之始,桐城派吳汝綸在大學堂主講,謂然而嘆,曰:「本意謂中國書籍猥雜,多不足行遠。西學行,則學人日力,奪去太半,益無暇瀏覽向時無足輕重之書。獨姚(姚鼐)選《古文辭類纂》,萬不能廢,以此為學堂必讀之書,中國斯文,賴以不墜。」嚴復進修古文之後,用秦漢文體編譯《天演論》,接通古中華與新西洋。同期,林紓用活潑通俗之古文及明清白話,翻譯西洋文學作品。此際,華夏雖經歷滿洲異族統治,然而斯文仍在。

民國創立,推行新式教育,然而啟蒙讀物、國文教本仍有古文及詩詞,也遵從古訓教學。民間市井,戲曲、唱本、謠諺傳承如昔,《水滸》、《三國》,《隋唐》、《說岳》,不絕如縷,似斷非斷,電台、電影之流行文化,往昔英雄兒女與新派社會奇情並立。民國政府治下,縣官、里長、鄉長及村中紳士,體統雖不如王朝時代,仍有舊學根底及仁義氣節,即使後來之軍閥,也有若干家學淵源,可以掌政一方,如往昔之王侯大吏。

及至中共統治大陸,掃蕩士族,殘殺地主鄉紳,逼死僧人道士,淘洗滿清遺老、民國遺民與新進知識分子,口謂推行平等,實則陷舉國於俄羅斯土匪軍痞革命政權之野蠻。二十世紀開放改革,中共急忙引入美式全球化集團經濟,投入國際金融大循環,而不以細水長流之民間鄉鎮農社及企業復興中國。共黨之野蠻不文,遇上美式普世物質主義,大陸之文明,頹然墜下。致令今日出國之大陸人,狼奔豕突,大呼小叫,穿戴國際名牌而不知廉恥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