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犧牲多壯志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人之一生成敗,有時關乎關鍵決策之好壞,企業又何嘗不然?近日有關有一百二十五年歷史的老店柯達隨時進入破產法庭的消息,難免令人拿來和國際商業機器(IBM)比較,因為後者也誕生一百年了。成功企業之比較,又更令人欷歔的是它們處理成功的做法:柯達的菲林生意逐漸為數碼相機流行所鯨吞,但數碼相機正是柯達一九七五年的發明。而它久久不發展就是害怕兩者「同類相食」(Cannibalization)。所以結論是柯達敗在自己手裏,敗在缺乏從成功走向另一成功的勇氣,而這正好是IBM之不同:曾有幾十年IBM就是電腦,但當它於二十年前決定由硬件轉做服務,自製的電腦反成障礙(客戶怕它只提供自家製品,而非最啱製品),遂毅然出售個人電腦部門,全心轉入服務生意。 創新已經不易,再創新尤其困難,而其至難又在上述的「同類相食」考慮:新的發明會不會吞噬我原本的成功呀?能不能由一成功走向另一成功,又不能全把責任放在決策者身上。從上面的比較可見,上世紀九十年代中IBM面臨破產,電腦生意已不能支撐這家大公司,相反,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柯達仍然順風順水,結論是在順境時轉型又屬於難上加難。 其實成功企業尋找和走向新成功並不限於高科技。一個眼前的例子就是你讀着的這份報章:它數年前創辦《頭條日報》免費報時,又何能不憂「同類相食」的可能?當時的其他免費報則無此憂。相隔多年其他大報才競相效尤,可見此類決策之困難。 (乘風遊 劉創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