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人數屢爭拗 警方計法科學化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今年「七一」遊行,主辦單位表示遊行人數為四十萬人,警方則說六萬三千人,參與人數多寡再成爭議。洪克偉表示,警方統計遊行人數,目的只為疏導人群,因此着眼最高峰期的遊行人數,而多年來他為了「是否數錯人數」問題,一直嘗試以不同方法來計算人數。 他透露,今年六月,有市民就李旺陽事件到中聯辦請願,主辦單位表示當日有二萬五千人參與,警方卻指高峰期只五千四百人。洪克偉笑稱,由於兩者得出的人數相距甚遠,在示威翌日,他看見報章從高處拍下中聯辦門前示威群眾照片,遂安排同事計算照片中人群數目,以「數人頭」方法,發現相中只有二千多人;如此類推,倘根據主辦單位公布的人數,其餘的二萬多人,理應人龍要排到中環,但事實並非如此。 計人數旨在疏導 每次大型遊行活動,警方都有計算最高峰期的遊行人數,主要目的是為了疏導人群,避免有過多人聚集在終點處,堵塞後方而至的人,令隊伍不能順暢到達目的地。洪克偉稱﹕「我們會留意終點人數,不時提醒主辦單位,協助加快人流疏導。」 「每次打開報紙,看到別人所寫的遊行人數,我也會想自己有沒有計錯。」為了尋求更準確計算方法,曾經嘗試計算一平方米空間內,可容納多少人。洪克偉笑說﹕「我們找了不少同袍來填滿那一平方米空間,但站着與坐下可容納的人數不同,如果坐得密點、疏點又不同,所以計算上並不容易,易有偏差。」 對於流動人群計算,警方會安排數組人員,在制高點「數人頭」,每數分鐘換人一次,將得出人流通過人數為準,計算遊行參與人數,他說﹕「我們與學者計算也比較接近,相信現有方法能準確提供數據,給指揮人員參考及調整行動部署。」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