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查警」受質疑是歧視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監管處轄下投訴警察課及內部調查課,負責處理公眾對警方的投訴,其中俗稱「叉雞組」的內部調查課,同袍都「敬而遠之」。鄧厚江稱,市民投訴警方數字,近年不升反跌,市民質疑「警察查警察」是否公正,這是對警察一種歧視,希望大眾不要有此想法。 警察與市民每日平均接觸一萬三千次,當中包括「抄牌」檢控交通規例事項、捉拿疑犯等等;在〇九年,警方平均每日接獲十二宗市民對警察不滿的投訴,而至去年,投訴則跌至每日約只八宗。 去年投訴每日八宗 根據現行機制,調查警察除內部調查課,還有屬獨立運作的監警會,該會需要審視警方提交的每個調查報告,經研究後才判定有關投訴是否成立。鄧厚江稱,「好像去年八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不少市民對警方行動作出投訴,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監警會便有派員到來監察,過程十分清晰。監警會成員有大學法律系教援、有資深大律師,也有立法會議員,他們的希望跟市民一樣,也跟警隊一樣,就是要揪出警隊害群之馬。」警隊連文職有達三萬多名人員,個別人員「正義不足」並不為奇,內部調查課的職責,便是要作出公正的調查,但在過程中,希望市民不要歧視警察,「如果市民認為,警察查警察,必然不公道,便是一種歧視。」 調查定案96%獲接受 鄧厚江續稱,現時處理投訴警察制度下,因調查人員熟悉警隊運作,故在效率方面相當不俗,一般在四個月內便可完成調查,將報告提交監警會;而去年所處理的個案,當完成調查經過定案後,約百分之九十六均為各方接受,從數字可見獲認同的比率相當高,「警察(對調查)有信心亦很重要,否則他們怕被投訴,少做少錯,那便非市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