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國葬】直撃倫敦數十萬國民夾道告別 移英港人:有責任到場悼念

不少國民都帶所有女王的旗或國旗到街頭悼念。
不少國民都帶所有女王的旗或國旗到街頭悼念。

英國倫敦周一(19號)天氣陰冷,仍無阻數以萬計群眾到西敏寺一帶送別英女王,見證一個時代的終結。

文、攝:梁可瑩

「再見了,英女王!」96歲伊利沙伯女王自9月8日逝世,整個國家隨即開展10天名為「倫敦橋行動(Operation London Bridge)」,處理女王身後事。來到第10天的國葬日,女王靈柩會運送林蔭大道、海德公園的威靈頓拱門,再送抵溫莎堡。由於國葬日亦是公眾假期,故沿途兩旁均有民眾早早等候。戲院、教堂亦播放葬禮,冀可疏散人流;另官方也在海德公園設有多個大螢幕,開放給國民觀看。本網記者所見,儀式開始前海德公園頃刻成為一片黑海,出席的民眾都身穿黑衣,並同唱改詞後的國歌God Save the King。部分人神色哀傷,有人身穿軍服,但為表敬意拒絕拍照及受訪。

數以萬計民眾湧到海德公園看葬禮直播。
數以萬計民眾湧到海德公園看葬禮直播。

相比上周三女王靈柩由蘇格蘭運抵倫敦,送別民眾明顯增多,多條大街早早封閉。有英屬孟加拉社區組織出動350名義工,向民眾及工作人員派發小食。義工Misba Ahmed在1988年隨家人由孟加拉移英,她指英女王曾到訪孟加拉兩次,對其移英後代也很照顧,「皇室成員也常常到訪孟加拉學校」,故覺得今次她駕崩,也要好好回饋國民。

Misba Ahmed(左一)與英屬孟加拉社區組織義工一同派發食物。
Misba Ahmed(左一)與英屬孟加拉社區組織義工一同派發食物。

港人:告別與戀殖無關

一行7名港人特意從伯明翰來倫敦,他們均不願具名。其中一名年約4、50歲的女士指,自己出生於殖民年代,從小身邊事物都與「事頭婆」有關,認為她對香港躍升為國際大都會有重要角色,「所以悼念與戀殖與否無關」。另一同行男士稱,中學就讀伊利沙伯中學,學校禮堂、課室全部都有英女王的頭像,所以份外明白英國人為何這麼尊敬女王,並對其離世感心痛。他們均認為,身為港人覺得有責任到場悼念,說最後告別。

另一名來自德國的網台記者Matthew也特意來到訪,管有一個telegram 新聞頻道的他,早於週五來到英國採訪民眾的反應。這天他沿路行到海德公園,一路進行直播講解人流管制,以及所見所聞。他說,德國與英國很有淵源,歷史上都是同一個血脈。他續說,自己也有排隊10多小時到西敏廳觀看女王靈柩。

有港人特意從伯明翰來倫敦送別英女王。
有港人特意從伯明翰來倫敦送別英女王。

食物銀行停開 露宿者需捱餓

市中心多條大街不如以往假日般人潮如鯽,全國多家商店如Tesco 超市、boots一早宣告因應國葬會縮短營業時間,食物銀行更宣布停運一天。義工Amira與友人自發到倫敦維多利亞車站派發三文治等食糧,希望露宿者不用捱餓。另有露宿者向記者表示,自己在西倫敦被趕至市中心,亦有露宿者未能如以往般向途人賣報紙賺錢,覺得擾民。但另一邊廂有人恃機牟利,屬於西敏市政府內有錢人區的半月街(Half Moon Street)有單位掛起廣告,指可借用家中廁所,每次3鎊(約26港元),吸引民眾拍照。

義工Amira(中)與友人自發到倫敦維多利亞車站派發三文治予露宿者。
義工Amira(中)與友人自發到倫敦維多利亞車站派發三文治予露宿者。

靈柩之後由靈車移送溫莎堡,並抵達聖喬治教堂進行私人葬禮。英女王會與已故王夫菲臘親王,合葬在聖喬治教堂內的國王喬治六世紀念教堂。英女王在位70年,臨終前兩天仍執行公務,接見新首相卓慧思述職。一連10天的倫敦橋行動,今日畫上句號,但亦代表國王查理斯三世揭起新一頁。

數以萬計民眾湧到海德公園看葬禮直播。
數以萬計民眾湧到海德公園看葬禮直播。
倫敦市中心多條大剩變得冷清。
倫敦市中心多條大剩變得冷清。
倫敦市中心多條大剩變得冷清。
倫敦市中心多條大剩變得冷清。
數以萬計民眾湧到海德公園看葬禮直播。
數以萬計民眾湧到海德公園看葬禮直播。
有民眾乘機透過出租家中廁所牟利。
有民眾乘機透過出租家中廁所牟利。
不少國民都帶所有女王的旗或國旗到街頭悼念。
不少國民都帶所有女王的旗或國旗到街頭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