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進入地下鐵」:過去十年,莫斯科如何成為高科技監控城市?

【編者按】人臉識別不止在中俄等威權國家蓬勃發展,即使在民主社會,這種技術還是引起了許多關於私隱﹑人權的爭議,而且社會對個體的保障似乎遠沒有科技發展那麼迅速。端傳媒九月將刊出一系列專題報道,探討中國和俄羅斯成為監控社會之路。這篇文章是系列的第二篇,請按此閱讀第一篇:人臉識別到底是甚麼?演算法是不是無所不能?請持續留意端傳媒報道。

在九十多年前開始運作的莫斯科地鐵在2021年年底推出了「Face Pay」系統:市民坐地鐵再不用買票,甚至也不必用智能手機或信用卡來拍卡入閘。只要事先將自己的臉連上信用卡,那麼在莫斯科地鐵的二百多個車站,只要用兩三秒照一照臉就可以迅速入閘。莫斯科運輸局副局長誇下海口,指對於世上任何地方的乘客而言,配備了一流人臉識別演算法的Face Pay都是首屈一指的系統。當然,俄羅斯很多關注數字私隱的組織都覺得「方便」只是借口,當局的意圖始終還是安裝大量攝像頭,以便監控莫斯科這個有近一千二百萬人口的巨型都市。

2022年6月12日,俄羅斯全國都在慶祝國慶日( 「俄羅斯日 」)--即俄羅斯從蘇聯獨立出來的日子。當日全國有67人被警察無故拘留,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即43名莫斯科人,就是被地鐵站的攝像頭拍到,再被人臉識別系統「認」出來的。其中一個被認出來,然後被警察拘留的人,是科普作家和記者卡贊采娃(Asya Kazantseva)。她在沒有被起訴的情況下在警察局關押了兩個小時,而且警察也沒跟她解釋為甚麼要拘留她。警察逼卡贊采娃寫下口供,她這麼寫了:「我被警告了,說以前曾被拘留過的人,不應該在俄羅斯日進入地鐵站。」

過去十年,在64歲,自2010年起擔任莫斯科市長的索比亞寧(Sergei Sobyanin)的嚴格控制下,俄羅斯的首都變成了世界上監控技術最先進的地方之一。在今日的莫斯科,世界頂尖的,突破性的監控系統技術除了用來控制交通、抓捕罪犯之外,還用來監視批評克里姆林宮的異見者。現在莫斯科的17萬個天眼鏡頭和人臉識別系統都已運作成熟;在COVID-19疫情期間,莫斯科就在用這個系統來抓違反防疫規定的人。在疫情初期的2020年,索比亞寧就示範過如何追蹤自中國回國的俄羅斯人。

俄羅斯在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國內所有異議聲音基本上都被打壓了。莫斯科跟全國其他地方一樣,逮捕了大多數反戰分子。根據《經濟學人》的報道,開戰不過兩星期,全國就抓捕了一萬五千名進行反戰活動的俄羅斯人。而在莫斯科地鐵系統中大量使用的面部識別程序「Sphere」,就容許警方監察像卡贊采娃這樣的,被認爲有可能在未來進行反戰抗議活動的普通莫斯科人。在之前的5月9日勝利日(俄羅斯慶祝蘇聯擊敗德國納粹的週年紀念日),爲了壓制反戰情緒,莫斯科警方已經連續兩天拘留了幾十個人:不作起訴,也不給任何解釋。而在8月22日慶祝的「旗幟日」,警方利用面部識別技術,拘留了近30名此前參與過反戰抗議的莫斯科人。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909-international-surveillance-in-moscow/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