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爭議試題評分須公正

(綜合報道)立法會拉布和六四燭光晚會,成為本屆文憑試通識考題;一些老師讚賞考試及評核局不避忌敏感社會議題,但是有考生擔心閱卷員會因個人政治立場而給分偏頗,為求高分避答燭光晚會題目。 通識科考核學生能否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到現實社會環境,時事問題向來是熱門內容,當中不乏比較敏感的題目。兩年前尚未有正式考試,考評局出的練習卷,即不點名地引用時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就八十後世代抗爭手法的演辭,到去年首份試卷,又問及本地政治組織的民望及其與政府管治效能的關係,都曾經引起社會熱議。 綜觀考評局所出的練習題和試題,觸及爭議較多的敏感內容時,題目設計都盡量避免偏頗。以今次立法會拉布的必答題為例,所提供的資料包括不同立場的看法,讓學生分析取捨。 解考生因立場失分顧慮 至於出現六四燭光晚會圖片的選答題,連同港人登上釣魚島和捐款賑濟四川地震災民的相片,引申到國民身分認同問題,並無預設立場,開放予不同見解的答案。 近年社會討論一些敏感議題時,不免出現情緒化和兩極化的反應,通識卷又要求考生經過分析後提出自己的立場,一些考生因而擔心,在一些觀點比較兩極化的議題上,萬一自己立場與閱卷員不同,會影響分數,為「明哲保身」爭取高分,選答其他題目。 針對這方面的顧慮,考評局多番重申,不會要求考生的答案要符合既定立場。為免評分受閱卷員一己立場影響,每份試卷都會由兩人評分,即所謂「雙評」,如果兩人所給分數差別太大,會安排第三人甚至第四人再評分,才定下分數。考生如果認為公布的分數不公平,可以上訴,再重複這個機制來評分,確保公正。 助平日冷靜思考熱議題 通識科由推行至今,經歷不少爭議,成為不少師生壓力之源。及至去年文憑試放榜,四大必修科中以通識科及格率最高,達到九成,解除了不少人對難及格的疑慮。從今次一些考生的反應來看,最要解決的疑慮就是評分的公正。 有人基於這種疑慮,認為通識考卷不如避免敏感議題。另一方面,議題𢜒受社會關注,爭議愈大,各方資訊鋪天蓋地,學生接觸有關議題和不同立場論述的機會就愈高,遇上這類內容的試題,不懂答或資料不足的可能性就愈低,理應比冷門試題受歡迎。 關鍵在於考評局要在評分公正方面把好關,做好對閱卷員的客觀公正要求,確保雙評和上訴機制發揮作用。要是考評局能夠穩立評分公正的信譽,導致學生日常面對爭議較大的時事問題,如限奶令和佔領中環等,都考慮到可能成為試題,多涉獵分析不同方面的見解,對社會減輕情緒化,多冷靜周全思考,亦可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