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放開疫情管控後的最大難題:勝利之後如何再次宣告勝利?

勝利之後如何繼續勝利,這是中國放開疫情管控後要面對的最大難題。早在2020年9月,習近平就召開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宣告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當時還預言了未來將有終局時刻,稱要繼續常態化疫情防控,「奮力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自此,關於防疫政策的官方表述,始終是堅持「動態清零」,直至取得「最後勝利」。

勝利的苦果:贏了以後如何再贏一次?

在清零被打造成制勝法寶的三年後,沒有一條不清零而能宣布勝利的道路可以走。

2022年10月10日至12日,在民間渴望「放開」的情緒急劇升溫時,《人民日報》署名「仲音」的寫作小組連續三天發文,強硬表態「動態清零可持續而且必須堅持」。「仲音」關於防疫政策的評論,常常被地方政務微信和地方黨媒轉發,在2022年下半年被廣泛看作中央釋放的防疫政策信號。也因此,當11月11日國務院出台放鬆管控、整治防疫「層層加碼」的二十條措施時,對地方政府來說是相當困惑的,這究竟表示防疫政策真的要鬆動,還是不過又一次的「既要又要」。

在字面意義上跟隨文件的指示,還是解讀信號的隱含意思,意味着截然不同執行路徑。以武漢市政府為例,官方政務公衆號在11月19日發文,學習11月12日起「仲音」連續發的7篇文章,「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動態清零」仍然是這些文章強調的重點。因此,和大部分城市一樣,武漢市的決策是收緊防疫政策,11月26日,武漢要求落地武漢的人5天內不準進出公共場所的當天(許多城市都執行了這一規定),新疆烏魯木齊的居民已經上街抗議封控。

在11月27日至29日,上海、北京、成都、廣州等城市接連出現示威抗議,民衆喊出「不要核酸要自由」後,《人民日報》「仲音」在11月29日依然發文表示不能躺平,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這是「仲音」最後一次提及動態清零,第二天主管防疫的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召開座談會,未提及動態清零)。如果「仲音」代表的信號能反映中央有關防疫政策的意志,那麼至少直到11月末,清零仍然被執政者看作是不可撼動的目標。如果「仲音」和地方政府都錯誤領會了「二十條」所傳達的鬆動含義,而慣性地執行清零任務,則意味着中央和地方的信息溝通和決策機制已經近乎失靈。以上兩者,可能同時成立。

實際上,比「清零」更重要的表述是「勝利」。勝利首先是中國體制優勢和國家能力的勝利,「仲音」10月12日的評論,提到西方國家不是不想「清零」,而是沒有能力清零,這是2020年3月中國病例逐步清零而世界疫情爆發後建立起來的自信敘事。其次是道德的勝利,習近平2022年6月在武漢考察時講,「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不能讓人民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傷害,尤其是要保護好老人、孩子」,老人和小孩於是成為支持清零的輿論的重要武器,許多人質問「躺平派」:你家有老人和小孩嗎?

12月2日,「仲音」的文章已經不提「清零」,但仍然表示要「迎來這場攻堅戰的勝利」。這是一個極難找到台階走下的宣傳懸崖,既往的勝利跟清零高度捆綁,因為如果沒有清零,就沒法標識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區別,也會從道德制高點摔下——一定會有死亡病例,老人和小孩怎麼辦?在清零被打造成制勝法寶的三年後,沒有一條不清零而能宣布勝利的道路可以走。

回看2022年11月11日「二十條」推出時孫春蘭的講話,她一方面強調要堅持「動態清零」,另一方面也提出新的說法,「走小步不停步」。孫春蘭傳遞的是前一天習近平召開的最高領導層會議的精神,僅從字面上理解,彼時定下的策略是一邊清零一邊轉換防疫模式,慢慢鬆綁,在贏的同時繼續贏。但這是不可能的任務,清零已經是徹底拉停社會機器才有機會達成的目標,如果不放下清零的勝利果實,是無法再勝利一次的。

邏輯困境之間,地方政府集體選擇了執行清零鐵律,不是因為領會不到中央意思,而是已無主動性可以發揮。所以12月1日,在已經有城市放鬆防疫政策的情況下,遼寧省錦州市政府發文,稱「能清零而不清零,實在是太可惜了」。用中國流行的科幻小說《三體》中的詞彙講,清零早已成為中國官員的「思想鋼印」,「思想鋼印」可以操縱一個人去相信一件理性和邏輯上顯然不成立的事情。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30113-opinion-china-after-reopenning/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