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過年「不傳統」:農曆年不是只有家人團圓一個選項

農曆年原是家族團聚歡樂時光,但關於過年節與過生活,其實有更多的樣貌。

在農曆新年假期中,多數人返鄉過節,即便一整年中與家人說不上幾次話、見不著幾次面,但「過年」的傳統儀式,便以家庭為中心點,讓四散出去的異鄉人們,集體展開一場年度遷徙行動,回到那名之為「家」的處所。

端傳媒訪問五組非傳統回家圍爐的年節過法,原因各異。其中,有些人不回家過年,是因為要逃離緊繃的親族壓力,或反之沒有稠密的家人羈絆而不需要回家。有些人不過年節,是因為文化差異,農曆年不是習慣選項;有些人則選擇投入工作,是因為勞工在年假期間可以擁有更高的薪資報酬。

關於選擇投入工作取代過年,根據今(2023)年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公佈的數字,會更有感:1月6日公布的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俗稱通膨率的CPI在12月相較去年升到2.71%,全年通膨率則為2.95%,創下14年新高。

食物漲價,油料費漲,房地產價格更是連年居高不下,併隨著央行升息,更使得部分房東調漲房租。這個年在想發紅包之前,人們擔心的是,如何賺到即將要發出去的紅包錢?

過年「回家」與否、「團圓」與否,折射出我們對過年的想像。然而,過年只能有一種選項、年節也只能長成同個模樣嗎?

NGO工作者 Amy Lin。
NGO工作者 Amy Lin。

過年的加倍薪水收入,成為不用在家過年的好理由

Amy Lin,NGO工作者(40歲)

不回原生家庭,怎樣才是「好」的過年方式,難有定論。Amy建議可以找幾個朋友一起過,互相陪伴;而陪伴跟友情,與性向無關。

在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工作的Amy,一直是積極推動性別平權的女同志與社會議題倡議者。Amy曾與前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研發部主任馬力組成「肉彈甜心」團體,就性別、身體等社會議題發聲。

Amy生長在一個母親能夠開明接受同志女兒的家庭,因此在她的身上,並沒有傳統家庭中,同志兒女必須面對來自親人不諒解的高度壓力,以及年年都得苦惱是否回家過年的難題。不過Amy提醒,「家庭親人之間的緊繃關係,並非只存在同志家庭,這兩者沒有必然的關聯。」

她說得沒錯,開朗的Amy有著好客的母親,手藝堪比總鋪師,「我媽煮飯超好吃的!熱線的同事們有一次就一起去我家吃飯!」

她秀出手機中母親的美味料理,一桌好菜新鮮海味,油炸、熱燙淋油、快炒,和一桌開心笑臉的年輕人。也有一回,Amy有位女性友人因為家中嚴重重男輕女,成年後就再也沒回過家,當然也沒年可過,Amy的母親便邀請這位女孩一同過年,還包了一個小紅包給她。

Amy笑說,她自己已經多年沒拿到母親給的紅包了,母親的舉動,讓她深刻體會母親的善良與溫暖。看這對母女的待人接物,稱她們「海派甜心」母女一點也不為過。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30120-taiwan-spring-festival/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