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推「紅綠燈」系統 出院轉院易追蹤

麥凱鈞(左)及魏秀珍(中)介紹醫院指揮中心。(黃偉邦攝)
麥凱鈞(左)及魏秀珍(中)介紹醫院指揮中心。(黃偉邦攝)

【本報訊】病人在醫院留醫流程往往牽涉多個部門,跨部門溝通協作非常重要,伊利沙伯醫院近年重點發展智慧醫院項目,其中於2020年成立醫院指揮中心作跨部門協作。當中設有「紅綠燈」模式顯示病人出院狀態,省卻以電話聯絡確認,成功令患者出院時間平均減少三分一。九龍中醫院聯網資訊科技統籌兼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麥凱鈞說:「過往醫院無跨部門平台整合患者資訊,新系統有助將全院部門連結起來,打通全院任督二脈。」

伊利沙伯醫院指揮中心於2020年10月23日成立,分為臨床作業管理、床位調配管理和資源調配管理,跟進病人由抵達急症室、安排入院、轉送其他醫院或出院的一系列流程。其中床位調配管理系統,展示全院病房床位使用量,醫護人員手握平板電腦便等同掌握全院資訊。

臨床作業管理系統開始試用

該院中央護理部部門運作經理魏秀珍解釋,患者出院轉院程序繁多,當中牽涉不同部門,職員動輒需打上數通電話才完成整個出院安排。透過「病人出院模組」系統,採用「紅綠燈」模式,按預計時間完成程序的患者會顯示綠色,延誤會着紅燈,醫護可直接追蹤病人出院進度,了解他們遇到甚麼樽頸位。

採用新系統後,下午1時前出院的病人由2020至2021年度的47%,增至2021至2022年度的55%。而於急症室尋找病人以安排上房,每名病人亦可節省3分鐘。

臨床作業管理系統則於內科、骨科,以及神經外科部試用。麥凱鈞表示,醫院一間標準病房共40床,醫生巡房需時約兩小時,以往「醫生由1號床開始逐個巡到40號床,但1號床未必係最需要醫生先,要巡到先知邊個最有需要。」改用新系統後,醫生可實時監測患者的維生指數,若有危急患者,系統會着紅燈,提醒醫生優先處理。團隊未來將研究利用人工智能評估患者病情轉差風險及預測住院時間,以減少患者出現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未來亦計劃將系統擴展至其他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