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栢良:勞民傷財收效小 圍封強檢應取消

政府防疫措施被批擾民浪費。
政府防疫措施被批擾民浪費。

新冠疫情由全球大流行邁向全球大鬆綁之際,本港卻固守污水檢測、圍封大廈等僵化措施,無視病毒已多次變種、治療方法已與兩年前大不同。繼專家批評港府防疫落後形勢、《東方日報》指出污水檢測及圍封強檢成效不彰之後,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日更斥政府防疫策略自相矛盾,因為當局容許患者在家隔離、大廈污水帶病毒便難避免,這時仍進行污水檢測、圍封大廈等,便「起不到作用」,何倡議取消。本報統計過去一個月政府圍封強檢的成效,亦發現勞師動眾執行12次圍封強檢、檢測約1.4萬人後,只發現171確診個案,揪出患者比例低至1.2%,猶如花大錢大力卻辦小事。

何栢良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指出,大廈強制檢測在疫情初期扮演較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居住環境擠迫,從大廈出發,可盡快截斷傳播鏈。但現時本港每周新增7萬至8萬宗確診病例,以污水檢測作為指標控制疫情,「已起不到作用」。

強檢加劇市民抗疫疲勞

尤其是政府已允許染疫人士作家居隔離,意味當局已經接受大廈有機會出現垂直或橫向傳播,且認為風險可控,故他認為應取消大廈強檢和圍封強檢,避免加劇市民抗疫疲勞。

至於接種疫苗方面,何栢良認為本港抗疫工作重點仍然是接種疫苗。成年人接種率高,感染後的重症風險與流感相若,故政府應盡量提高長者接種率,以免「一刀切」影響其他已打針的人士。他又認為,本月底起12歲或以上人士打第二及三針之間的寬限期縮短至5個月,他認為寬限期「仍然是太長」,建議當局再縮短。

對於污水檢測及圍封強檢的成效,本港已有不少意見認為不合時宜,又擔心浪費人力物力。本報翻查過去一個月(8月12日至9月12日)的政府公告,月內政府先後以污水檢測發現病毒、經風險評估後需圍封為由,在12個地點進行圍封強檢,行動中,共檢測14,146名居民,事後僅發現171人染疫,中招比例約1.2%(詳見表)。

揪出確診個案比例偏低

當中部分揪出個案的比例特別低,如8月14日強檢的將軍澳維景灣畔第6座,共有876名居民接受強檢,只抽出一宗陽性個案。即使比例最高的沙田豐和邨和安樓,陽性比率亦僅2.04%。

公務員隊伍是圍封強檢的執行者,每次行動均要跨部門進行,動輒出動數百人,圍封物資及專業檢驗等全涉龐大資源及開支。對於專家提出取消大廈強檢及圍封,避免加劇市民抗疫疲勞,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在疫情記者會沒作正面回應,只指政府一向有考慮專家的意見。至於強檢發現確診個案的比例,她透露,上周二(6日)的強制檢測發現感染比例為1%,有些行動的感染比例是2%;至於社區檢測中心發現的個案則是2%。

政府透過污水檢測結果,向大廈發出強檢公告。
政府透過污水檢測結果,向大廈發出強檢公告。
大量檢測包所費不菲。
大量檢測包所費不菲。
強檢加劇港人抗疫疲勞。
強檢加劇港人抗疫疲勞。
疫情已近3年,疫苗及特效藥令重症個案大減。
疫情已近3年,疫苗及特效藥令重症個案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