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廚餘回收宣傳不足 議員提多方面優化

【on.cc東網專訊】政府去年10月起開展為期18個月的公屋廚餘收集試驗計劃,包括在香港仔石排灣邨在內5個公共屋邨會進行先導計劃,共約30座樓宇安裝智能回收桶收集廚餘。東網當時已率先報道相關計劃宣傳不足,長者使用意欲低等。有政黨今日(10日)亦表示,廚餘收集機有優化空間,包括提升普及率及改善處理廚餘過程。有議員亦指香港廚餘回收政策處於被動,並建議推動廚餘回收產業化,令企業獲得利潤後擴大發展空間。

議員陳學鋒主力跟進港島西2個地點的廚餘回收機運作,他指據了解現時石排灣邨及觀龍樓的每日平均承載量分別為0.8噸及0.32噸,則大約25桶及10桶。該政黨南區支部主席朱立威指出數個問題,包括現時的廚餘回收計劃未能吸引新用戶參與,而環保署在石排灣邨的推廣活動只能鼓勵現有用家參與,並未能吸引更多新用家下載「綠綠賞」應用程式。

朱又指出「綠綠賞」應用程式難以使用,減低市民回收意欲,而大量長者亦不善使用資訊科技。此外,禮物兌換安排有待優化,因現時石排灣邨只依賴一部禮物換領機,亦常出現缺貨情況,更不時出現「卡機」情況,導致不少街坊即使有一定分數,亦未能領取禮物。他又提到廚餘回收機影響環境衛生,因周遭不時存有異味,情況有待改善。

該黨中西區支部副主席楊開永建議培訓社區義工作環保大使,教導其他長者使用「綠綠賞」應用程式,同時增加禮物補給頻率等。而陳學鋒則提建議政府推動廚餘回收產業化,因現時廚餘回收政策過於被動,政府應鼓勵不同初創企業加入相關產業鏈,並為他們提供資助及支援。

政府早前表示現時家居廚餘佔整體棄置於堆填區的廚餘量約7成,全港有3成人口居住於公共屋邨,因此以公屋居民為目標,推出試驗計劃,鼓勵居民把廚餘源頭分類、收集及循環再造。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