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小一設「返回機制」

北區小一設「返回機制」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小一入學統一派位結果後日出爐,北區近年飽受跨境學童湧港升學困擾,令區內學童需跨區升學。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在立法會上首次透露,今年逾一千二百名跨境學童以北區校網申請統一派位,而新增供派往大埔區小學的北區學童申請的「返回機制」,預計最多有二百人申請;教育局決定下學年北區小學每班劃一加派至三十三人,可解決北區學額不足,並在九月前公布長遠解決措施。據悉,當局向北區各小學承諾,日後讓小班學校優先恢復小班教學。 北區設上水、粉嶺及沙頭角三個校網,提供逾一千三百個小一統一派位學額,但單是上水八十校網,已收到一千七百份申請表,令北區欠缺一千四百個小一學額。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在立法會上更首次透露,今年約一千二百三十名跨境學童以北區校網申請升小統一派位,大埔、元朗及屯門校網則僅有二百至三百名跨境學童申請。 教育局昨日公布「返回機制」細節,被派往大埔區小學的北區本地學童可於下月十七日申請,透過隨機編配,返回上水及粉嶺升小。楊潤雄透露,今年只有最多四百名學童獲派往大埔升小,預料最多二百人申請「返回機制」,「機制只是特別措施,不希望成為家長另一選擇,至於會否為跨境學童另設獨立校網,以及在內地開設港人子弟學校等長遠措施,將於九月前公布。」他建議家長申請前,應先了解獲派的大埔小學,例如交通及學校配套。 下學年雖每班劃一加派至三十三人,但楊潤雄稱,最終人數視乎「返回機制」的反應而定。雖然小班學校將每班加派八人,但他強調學校可透過分組教學,維持教學質素。據悉,當局已向北區小班學校承諾,日後讓他們優先恢復每班二十五人的小班教學。 東莞學校是區內十八所小班學校之一,校長周啟良坦言每班三十三人將較擠逼,教學環境亦會稍遜;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則認為加派方案只能勉強應付需求,「返回機制」恐有錯配,「粉嶺學童或派往上水小學,即是原區上學仍要乘車,故按學童住址分配學位較佳。」 教育局日前向北區小學發信,表明每班不多於兩個「叩門」位較恰當,鳳溪第一小學校長廖子良坦言,該校仍會提供三個「叩門」位,透露各校已有「君子協定」,表明各自的「叩門」位數目,避免因「搶人」而出現混亂。 有指鳳溪公立學校或以被殺的鳳溪第二中學校舍,作為小一擴班,廖子良形容這如同「白武士」,為「返回機制」提供足夠學額,「但按當局的推算,未必需要推行此方案。」該校行政總監馬紹良則稱,一旦擴班,校舍將附屬於鳳溪第一小學,足以開辦四班小一。 北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陳容珍坦言「返回機制」無吸引力,雖容許北區學童原區升學,但家長欠缺選校資料猶如「無得揀」,「心儀學校是否名額少,家長無從估計,又怎下決定?」她相信,只有雙職家長因方便照顧子女,才傾向申請返回北區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