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我是香港人。中港矛盾

年度十大港聞





這一年,豪宅、自由行、雙非孕婦、上水站、蝗蟲,幾個詞彙放在一起,足以引爆民情。

由年初「東鐵食麪,香港人大戰大陸人」短片開始,保安容許內地人卻禁香港人拍攝D&G櫥窗,自駕遊令行人車主人心惶惶,雙非嬰觸痛了港爸港媽的神經,左一句「蝗蟲」,右一句「港狗」,詛咒、對罵幾乎天天在街頭巷尾,網下線上逐格上演。一個鬆肘一句粗口電光火石也足以引爆衝突。

你怪不得香港人,怨氣已積壓多年。由早到晚,總要與內地自由行旅客一起迫地鐵、擠巴士;香港樓市 炒個通紅,內地炒家絕對有份推波助瀾;入院醫病生仔,前後左右盡是雙非媽媽和雙非嬰兒;連買罐奶粉也要與內地婦爭個你死我活,戰線未來幾年會由奶粉延長至 學位,當父母的要再加把勁,因為雙非童一批批陸續來港返學。

矛盾之所以日益激化,一方面內地人咄咄逼人的「入侵」加劇,一方面香港人的自信和包容因幾年經濟環境不景而消減,港人自己也面對高通脹、高樓價的沉重壓力。其實說到底一切也是錢作怪,曾經被視為「良幣」的港紙變得愈來愈「唔矝貴」,香港貨變相愈來愈 「平」,而且香港的福利還挺「慷慨」,雙非孩子只要在香港誕生,日後可盡享香港的教育、福利,港人單是雙非嬰而要承擔的公共開支已累積達2000億。香港人不明白,為何每年繳納的稅,不是留給自己的下一代,而是要被迫供養人家的孩子?

政府年內急急「落閘」限制私院收雙非婦數量,煞停深圳擴大自由行,打擊水貨客「光復」上水站,但多少香港人的怨氣能夠止息?港人心裡有數。就算沒有「港人身份」調查,就算沒有人揮動港英年代旗幟,香港人仍然自感有別於內地人,中港罵戰仍然繼續,內地人變相掠奪社會資源只會一次又一次令我們氣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