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東南亞詐騙禁錮案,香港受害者擅中英文被盯上,沒特定民事法申請賠償

非牟利機構希望枝子旗下的項目「停止人口販運」,今日(24日)表示接獲兩名被困或曾困緬甸的香港受害人,錄音講述被騙到東南亞,輾轉被賣及求助的經歷。(編按︰相關錄音並未能提供完整事件紀錄,端傳媒亦正向各官方部門查詢。)

據錄音所述,其中一名受害人John(化名)為30歲男子。他稱一名數年前認識、身處泰國的前同事邀請他到當地遊玩,此前因疫情未成行,「打算去玩兩星期再回港,但這幾星期就出事。」他指自己乘飛機至曼谷,轉車至泰緬邊境城市Mae Sot(湄索)。一晚,朋友說召車外出吃飯,但車輛途中「走錯路」西行到邊境,途中被武裝分子要脅過河至緬甸。

他被困在緬甸3個月,園區中有保安持槍,試過在類似方艙的隔離倉中,被反鎖禁錮5至6日,有人會將飯食送入倉內。他目睹有人逃走但不成功,中槍後被抬回園區,加上身處位置特殊,「走會中槍、危險。走這個選擇不可行。」

John指自己的身份證和護照都被收,須做電騙工作;交贖金可以離開,若沒交,就有機會被賣至第二個園區,贖金會因手續費等會再加費。如不願工作會被再賣至第3、第4個園區,贖金會再增加。他指,不同公司做不同工作,如網上詐騙、賭場App等等。

求助無門,只能交贖金才獲釋

「道德上、身體上都有問題,心情很反覆。我一定是不想做(電騙等工作);壓力也很大,這邊錢行先,你開不到數或無法達標,有機會被轉至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環境)條件可能差這邊10倍。」John說。

John稱曾向入境處求助,惟對方未能及時提供協助。

翻查資料,8月18日,保安局指聯同警務處和入境處成立「專責小組」,為受害人提供協助。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曾呼籲,除致電入境處的求助熱線,受害人亦可使用入境處應用程式撥打網絡電話;如果網絡數據微弱,可以填寫求助表格,如不清楚目前所在地點則可拍下照片,上傳至網上表格。

相關協助方式引起社會爭議。據不同報導引述,受害人其人身自由受限制,難以使用手機甚至上網。但這些受害人基於工作需要,須使用WhatsApp等通訊軟件,他們曾表示如政府設立網上即時通訊專線,會更方便求助。8月20日,入境處新增WhatsApp求助熱線51908909,讓受害人與「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聯繫。

「遲一天,這邊的人危險一天。」他認為Whatsapp專線有一定幫助,「無理由叫人填表,不太合理。如果我影到相、拍片給你、填到表格,我應該不用你救我。」

另一名安全回港的男受害人阿Dee(化名),今年30歲,他早前見到Facebook招聘廣告,招請香港人到泰國做廣告、寫字樓工作,聲稱有5萬港元底薪及佣金。他與對方聯繫後,對方指到當地工作可獲3個月簽證,屆時可以回港。他指對方安排迅速,很快拿到機票和簽證,乘飛機到曼谷後,甫落機就乘坐對方安排的專車。然而,途中有武裝分子脅持車輛,一行人過境至緬甸。

他指,車上還有1名中國女子以及3名泰國女子。「上車劫持的人有槍、有刀,硬住頭皮都被他們食住(威脅),你當刻無法跳車。」他形容抵達的園區如同小城市,他困在其中,被告知須做電騙工作,每天工作12小時,每個月有底薪。他當時認為工作犯法,不欲服從,一心想要離開。

對方要他交付贖金換取自由。他曾向當地政府、中國駐緬甸大使館、香港警方求助,但最終是靠家人幫忙交付贖金離開。最初兩天,他未提出交付贖金,被困在房中,一日只獲一餐飯食,沒有食水提供;至第三日對方得知他籌到贖金,每天有至少三餐飯食。

「他綁架我收取費用,把我偷渡到緬甸,這一定是經歷了人口販運」。他希望Facebook監管有關的招聘廣告,「見到新聞很多人被綁後(的遭遇)很不人道,不是很多人像我好運。」

端傳媒向警方、入境處及國安處確認兩名受害人的說法,保安局回覆指,為免影響相關救援工作,不宜透露個別個案的細節,另暫時未發現港人在東南亞旅行被擄走的個案。局方重申高度重視港人被詐騙禁錮於東南亞事件,並已成立專責小組跟進,會為求助人士提供一切可行的協助,令他們安全回港。

端傳媒另向警方查詢,過去5年香港人被騙至東南亞或其他地方的求助個案數字及趨勢,然而警方的回覆並沒有細分本地及非本地求助個案,只提供包括在香港境內的整體求助數字。根據警方數字,2020年接獲網上求職騙案為236宗,2021年為1063宗,2022年上半年為1625宗,呈明顯上升趨勢。另外,2020年接獲網上情緣騙案為905宗,2021年為1659宗,2022年上半年為793宗。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及守護尊嚴中心創辦人何珮芝(中)和希望枝子「停止人口販運」項目經理黃筱媛(右)。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及守護尊嚴中心創辦人何珮芝(中)和希望枝子「停止人口販運」項目經理黃筱媛(右)。

受害人沒有特定民事法申請賠償

希望枝子「停止人口販運」項目經理黃筱媛表示,作為支援人口販運受害人機構,相當關切港人被販運至東南亞的情況。她觀察到人口販子針對販運年輕、受教育的香港人到東南亞工作,他們擅英文和中文,熟習以電腦工作,能夠從事電騙。她提到政府在2022年1月已收到類似求助,「如果政府較早前向香港公眾揭露電騙公司的手法,能夠預防更多案件發生。」

「不幸的是,因為疫情而衍生的香港貧困和失業問題,令受害人的處境更為脆弱,容易受騙,有時令他們失去戒備。」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及守護尊嚴中心創辦人何珮芝說,「我們希望強調,他們不一定是『貪心』、『愚蠢』,受害人可以是任何人。我們應該同情這些受害者,避免Blame the victims。」

黃筱媛重申希望公眾認清事件有「人口販運」的特質,「受害者的經歷不單只誘騙這樣簡單,」如人身自由受限、被逼從事不自願的工作,甚至旅行被擄走,情況比「誘騙」更嚴峻,人口販子逼使受害人勞動、從中賺取利益,人口販運的框架適用於最近的東南亞騙案。

「以往香港的人口販運事件,多數發生在外籍人士社群、或東南亞人士等等,包括性工作和被擄拐等故事,我們一直有聽到,」何珮芝補充,「香港受害者可能較少數,但今次事件嚴重性驚人,挾持者有槍有刀,香港(本地)事件較少出現這種暴力程度。」

「政府部門都用『詐騙』、『賣豬仔』等字眼形容事件,其實並非不對的。」她說,「但為何想把事情拉回『人口販運』?政府拘捕相關人士,我們對於拘捕迅速感到高興,但我們擔心日後的檢控是不是可以反映到事件的嚴重性?」

她指目前政府以詐騙角度起訴被捕者,但如涉事者明知道被轉運人士人身安全將嚴重受威脅、失去自由,仍然做相關行為,「他們做的就不只詐騙簡單,其實會觸犯人口販運。」

在香港,政府有「香港打擊販運人口及加強保障外籍家庭傭工行動計劃」,亦於2015年在入境處引入「識別販運人口受害人機制」。警務處及後把機制陸續延伸至部份警區,海關亦已推行。若一個人在被販運過程觸犯法例,又在機制下被識別為受害人,根據目前指引不應受檢控;受害人亦可得到政府保障和援助。不過何佩芝認為,從法律角度而言,這個機制非法定,保障程度有限制。一直以來,他們接觸的受害人亦會因此猶豫是否要報案。

另一方面,黃筱媛指,目前法規針對在港的人口販運,尤其是家庭傭工,但對於處理本地人被販運的法規,暫時未見太多進展。

何佩芝表示,因為香港未有打擊人口販運的法例,受害人沒有特定民事法申請賠償;參考外地法例,如歐洲、美國、澳洲,甚至中國大陸,受害者可以申請到民事賠償。「香港不是沒有,但不是直接因人口販運而獲賠,要循不同的人身傷害、侵權法等尋求賠償,例如證實被非法禁錮、毆打、欺詐。」但她提醒,受害人難以證實對方曾毆打自己,部分販運中介人亦未有直接牽涉上述刑事罪行,受害人變相難以循民事法控告中介人。

他們希望趁今次事件可與政府共同合作,盡快就人口販運立法,讓受害人獲刑事免責權,訂立機制打擊相關罪行。

目前共39港人求助,多屬求職詐騙、1宗屬網戀

截至2022年8月24日,香港保安局共接獲39名受害人求助,有多一名身處緬甸的港人確認安全。23日,局方38名受害人求助中,21人仍遭禁錮;17人確認安全,其中12人已回港。被禁錮的21人中,11人身處緬甸,另外10人身處柬埔寨。局方表示38宗個案中,1宗屬網上情緣騙案,其餘均涉及求職騙案。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暫時沒有接獲旅客在當地被帶走的求助個案。

目前,警方以串謀詐騙罪拘捕7人,年齡介乎17歲至51歲,當中有3人被控以串謀欺詐罪,被捕人士現正還押候訊。警方稱,被捕的7人屬同一詐騙集團,骨幹成員為一名23歲的護理課程大專男學生及一名30歲無業男子,兩人主要負責控制手下招攬受害人,並安排機票供他們前往相關地區。而一名被落案起訴的27歲女子,涉嫌在社交平台發布相關求職詐騙的帖文,稱可提供底薪10萬元人民幣(約11萬港元),於泰國及緬甸擔任網絡銷售工作。

值得留意的是,早於2022年1月,保安局就收到相關求助。截至4月,局方共收到5人求助,最早的於去年9月離開香港。直至8月多間香港傳媒報導,事件才引起大眾關注。

8月16日,網媒Channel C報導兩名被困緬甸的香港人,他們首先被朋友訛騙到泰國旅遊,後被綁架到緬甸,被逼從事金融詐騙工作。其中,一名受害人抵達泰國機場後,連同行李被車接走,當時他向朋友再三確認,心中不虞有詐。惟途中不斷轉車,當他開始起疑時,車子已駛過泰國邊境、進入緬甸;另一名受害人更被3、4名持槍的人截停車輛,然後被擄至緬甸。

在緬甸,兩人每日被逼工作10多小時,每星期工作6日半。詐騙集團提供詐騙指引,要求他們先套取受騙人資料,再培養感情成為好友,繼而遊說對方投資和匯錢。一名受害人表示,若他工作無法達標,便會被送去緬甸北部,到黑市買賣器官。

同日,星島日報報導一名被網上情人騙至緬甸、患有輕度智障的28歲男子。3年前,他透過社交媒體Instagram認識一名女子並成為情侶。今年7月中,他被誘騙至泰國會見情人,之後被人擄至緬甸,輾轉4次被帶到不同地方。他指幾乎每日都遭受虐打,曾被圍毆、電擊、被鐵鏈鎖着,甚至連大小便也要就地解決。被禁錮逾一個月後,他因家人支付贖金而獲釋。

8月17日,香港01訪問3名被轉賣至緬甸不同營區的港人。受害人指每個營區均有持槍軍人駐守,他們被要求交贖金才可離開。每被轉賣一次,贖金便會增加,由1萬美金(約7.8萬港元)增至4萬美金(約30萬港元)。他們身處的營區位於緬甸克倫邦苗瓦迪(Myawaddy)——泰緬邊境地區、由地方民族軍閥控制的水溝谷經濟特區。而其中一名受害人被轉賣至被指為人口販運終點站的「KK園區」。

「KK園區」的主腦為柬埔寨籍華人佘智江(She Zhijiang)、後改名「唐倫凱」(Tang Kriang Kai)。他透過在香港註冊的公司「亞太國際控股」,於緬甸經營旅遊、博彩等生意,在2012年及2021年分別被中國政府和國際刑警通緝。8月13日,他被泰國警方以涉嫌營運非法跨境賭博被捕,將被引渡回中國受審。

8月21日,有線新聞訪問一位被困在緬甸園區的港人。他指自己於6月在泰國旅行途中被擄,曾輾轉被安排在泰國邊境城市、緬甸工作。他指園區有多間公司,每天都看到有人因工作表現不佳被罰做仰臥起坐、掌上壓;也有人在樓梯被手銬扣住,任由其在梯間便溺,重則毆打和電擊。

同日,民建聯亦指收到被禁錮港人家屬求助。受害人為中年男子,7月因受招聘廣告吸引,出發前往泰國後卻被擄至「KK園區」。他提出賠錢離開不果,每天被逼工作10多小時,若表現不佳會被罰減糧食。受害人也提到最近園區因外界關注,命他們暫停工作。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引述家屬指,受害人仍能以電話通訊,但透露有懂中文的人監聽。在受害人情緒不穩時,園區曾派香港人安撫他;他又指曾目睹台灣人試圖逃跑被打至頭破血流。

警方於同日記者會曾表示,受害人的基本人身安全不是大問題,可能是想逃走時遭掌摑,未有資料顯示他們遭長期、系統性的身體傷害。對此,立法會議員周浩鼎回應指,受害人通話時被監控,「不能單憑(受害人)與家人簡單對話就判斷其安全或不安全,希望有關部門最好去當地見他們或親自接他們回來。」

2022年8月21日,民建聯指收到被禁錮港人家屬求助,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和周浩鼎等舉行記者會,講述求助個案的詳情。
2022年8月21日,民建聯指收到被禁錮港人家屬求助,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和周浩鼎等舉行記者會,講述求助個案的詳情。

保安局、警方、外交部駐港公署、大使館怎樣回應和處理事件?

8月18日,香港媒體報導港人被禁錮消息翌日,保安局表示極度關注港人遭誘騙,及禁錮在東南亞等國從事非法工作。香港警方亦聯同入境處在機場登機櫃位向遊客派發單張,提醒注意旅遊安全和求職騙案。23日,副局長卓孝業如果市民遇到困難,可向中國駐當地使領館或香港駐曼谷經貿辦求助。

外交部駐港公署亦曾回應,指會全力維護海外香港人的安全和合法權益,會與入境處「協助在外港人小組」、外交部領保中心、駐有關國家使館溝通。

多位受害人都曾以不同渠道求助。警方曾回覆Channel C表示,受訪的兩個個案均由家屬報案,分別報稱失聯和綁架,被列作「求警調查」,並交由不同警區的重案組接手。

而接受有線電視訪問的受害人指,曾向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求助,但大使館以「不是身處在境內」為由拒絕協助。當他向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求助,館方則叫他自行找方法逃走。他另外表示,曾在8月17日收到警方回覆指會有「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俗稱O記)警員聯絡,並會將事件轉介專責小組;惟至8月20日,他仍未收到相關回覆,「我也不知應該找誰。」

受害人返港的路並不順遂。接續兩天,香港01明報分別報導,被困緬甸的一名男受害人曾經嘗試買機票逃回香港,但在機場被告知因未預訂香港的檢疫酒店,不能登機而被逼滯留泰國。他因此被詐騙集團帶到緬甸,遭受禁錮。

這位受害人最初因受高薪、包機票、包食宿的招聘廣告吸引,於7月前往泰國。他及後透過父母向警方及衞生署求助,希望可讓他獲豁免回港,稍後再作檢疫安排。不過,當時衞生署指事件須交由警方作處理。最終,他們未有收到衞生署的回覆,受害人亦在其時被擄至緬甸。卓孝業曾回應指未掌握到相關情況,及後又表示,如受害人安全回港,會提供特別檢疫處所。

針對政府的援助方式,不少受害人指受懂中文的人監視,建議求助專線提供多種語言,減低風險。截至8月23日,入境處專線收到280多宗求助,只有4宗與禁錮事件相關,其餘則為一般查詢,或要求索取表格、查問辦事處地址及開放時間等。

集團趨向招攬懂英語人士,有港碩士生曾被勒索

在緬甸,緬北、泰緬邊境城市大其力(Tachileik)和苗瓦迪(Myawaddy)三地是詐騙公司集中地,「KK園區」正位於苗瓦迪。

網絡詐騙起源於電信詐騙,90年代的台灣金光黨在中國大陸設立機房,致電行騙台灣人,後來則轉而詐騙大陸人。由於2009年兩岸簽訂司法互助協議,詐騙公司轉移至東南亞繼續「業務」。不過,中國反詐行動令詐騙行業在中國大陸的利潤減少,集團逐漸擴展至印度、美國、歐洲等地市場。電騙模式也慢慢轉變為虛擬貨幣、情感詐騙(俗稱「殺豬盤」)等等。

原本,網上博彩和詐騙行業也以華人勞工為主要勞動力。不過,中國及後因疫情限制公民出入境,以及大規模勸返電騙勞工回國自首,集團失去大量人手,目標於是轉向招攬其他地方的勞工,應對國際市場。

早前,全球反詐騙組織(Global Anti Scam Org ,GASO)受訪指,收到5名香港人求助。組織表示,集團以往詐騙的對象即美國及加拿大華人,他們開始熟識電騙的詐騙手段,所以集團開始向懂得英文的香港人、新加坡人、非洲人等下手,開拓英語市場。不過,整體而言,香港和新加坡的基本薪資較大陸、台灣高,電騙集團難以高薪吸引港人到東南亞打工,所以受害人數目相對仍然較少。

目前,我們對被禁錮港人的背景和個人資料所知不多。警方曾透露,求助個案中有32男4女,年齡介乎19至57歲,大多從事基層工作或無業,部分人有案底或黑社會背景。他們疑因生活所逼,被招聘廣告提及的高薪工作吸引,遠赴東南亞。

端傳媒向警方查詢最新求助個案的背景細節,包括原先從事的職業種類、到埗後被逼從事的工種;被禁錮的時期,有多少人曾遭暴力對待;多少人被要求交付贖金,相關金額大約為多少等,警方未有回答相關資料。

另外,以7月一宗港人曾被禁錮於柬埔寨的個案為例,事主為30歲的外地碩士畢業生,他回港後一年未能找到工作,一直以散工(零工、臨時工)維生。今年年初,他看到有社交平台帖文招聘柬埔寨賭場荷官,聲稱月薪可達20萬港元,無須工作經驗。他及後對家人謊稱離港做管理工作,一週後飛抵柬埔寨。但是,他到埗後發現真正工作為從事網戀詐騙,他拒絕後被恐嚇,須支付5萬美金才可離開。受害人及後透過家人報案和向當地領事館求助,最終成功回港。

2022年8月18日,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聯同警務處及入境處代表會見傳媒,回應港人被誘騙到東南亞事件。
2022年8月18日,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聯同警務處及入境處代表會見傳媒,回應港人被誘騙到東南亞事件。

組織倡就人口販運立法,政府指目前相關條文足夠

在香港人疑被販運至東南亞事件曝光前,香港早已出現人口販運的爭議,大多涉及移工在港被強逼勞動、性侵等個案。根據香港世界宣明會定義,人口販運以強逼受害者進行勞動、性交易或器官賣買的現代奴役方式。販運者為謀取暴利,以強迫、拐帶或欺騙等手段,剝削受害者的個人權益及人身自由,形式包括抵債勞動、強制勞役、性販賣等。

早前,美國國務院發表的《2022年美國販運人口報告》(下稱報告)將香港列為第二級別監察名單(Tier 2 Watch List),與印尼同級,僅次於阿富汗和柬埔寨,又表示香港並未完全達消除販運人口的最低標準,但遭港府強烈反對。港府,在港的販運人口現象「從來不是普遍存在」,並沒有跡象顯示香港是販運的目的地或中轉站,又稱當局一直積極打擊販運人口及加強對家庭僱工的保障。

事實上,香港已是連續三年被列入第二級別監察名單。2020的報告中,提及在過去五年,人口販運者在香港剝削大陸、印度、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的受害者。部分受害人循法律申訴、尋求協助不果。

2016年,一名巴基斯坦男子遭販運到香港工作並遭僱主殘酷對待,向政府部門求助無門後,入稟高等法院尋求司法覆核。當時,該名男子在一審勝訴,政府相關部門被裁定未能履行《香港人權法案》訂明的責任。其後港府上訴得直,法官當時解釋該人權法案範圍並不涵蓋至人口販運,故政府無相關責任,男子其後上訴至終審法院亦被駁回。

今年4月,一名在港英籍僱主以「按摩」為由,侵犯外傭並被裁定非禮罪成。該名外傭表示香港警方未有充分就她「人口販運受害人」的身份作調查,作出司法覆核,獲判勝訴。法官當時判定,警方忽略人口販運調查背後,反映香港現有法例未有針對強制勞役行為。

同樣,今年報告提及香港對人口販運的立法問題,指港府未有就販運行為頒布獨立法例、將其定作刑事罪行,對受害人識別程序的執行力度亦不足。港府回應報告,重申香港現時有逾50條針對各種販運行為的法律條文,認為與其他具單一人口販運法例的地方相比,並無不足。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824-whatsnew-hongkong-southeast-asia-human-trafficking-hong-kong-victims/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