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私樓 垂直播毒 險一鑊熟

美新大廈出現垂直傳播,袁國勇(右一)呼籲市民切勿隨便改動渠管。
美新大廈出現垂直傳播,袁國勇(右一)呼籲市民切勿隨便改動渠管。

本港再現疫廈!大埔美新大廈一名印傭本月2日於教會,曾與國泰空姐母親的緊密接觸者交談,染疫後回家,感染同住的42歲女僱主及13歲女少主,病毒再經喉管垂直傳播至樓上同坐向單位,連累一名66歲獨居女子染疫,渠管播毒恍如2003年沙士淘大花園翻版。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到場視察,認為該大廈同坐向單位居民的風險較高,建議6樓以上住戶撤離,受影響的19戶居民昨晚陸續被送往檢疫,該大廈昨晚九時再次封區強檢。翻查資料,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有逾10座大廈出現垂直傳播,而對上一次需撤離居民送檢則於去年5月,涉及荃威花園R座。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的一宗初步確診個案,涉及一名居於大埔美新大廈10D單位的66歲女子,其寓所與該大廈早前確診的5D單位外傭均屬同一坐向。

渠管改動 致病毒空氣入屋

袁國勇、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環保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政策)梁啟明等人,昨日下午身穿保護衣到美新大廈視察。袁表示,調查後認為昨日初確的有關個案很大機會涉及垂直傳播,5D單位喉管中帶新冠病毒的暖空氣,因為煙囪效應向上升去到10D單位,而碰巧10D單位改裝過廁所,導致原本的淋浴設備沒有使用,其地渠的U型隔氣管乾涸,導致帶病毒的空氣進入屋內,感染該66歲女住客,尤其是其開啟抽氣扇會產生較強負壓,將污水渠的空氣抽入屋內。

為安全起見,袁建議撤離美新大廈6樓至24樓的D單位住戶。換言之,該大廈合共有19戶住客需要撤離。他又提醒市民需要定期向U型隔氣管注水,不要隨便改動渠管。

六旬婦與確診印傭互不相識

歐家榮則表示,該66歲女患者於上周四該大廈圍封強檢時未有確診,直至上周六才於強制檢測驗出病毒,CT值約30,代表其病毒量中等。她曾去過翠屏花園買菜,亦有到訪昌運中心大快活等,她與確診外傭一家互不相識。衞生署已於美新大廈的地渠、抽氣扇、喉管等位置取50多個環境樣本,正等待化驗結果。

徐樂堅補充,美新大廈內有一所老人院,但喉管與D單位完全分開,所以毋須撤離。梁啟明則指,大廈渠管狀態良好,2018年剛維修過,只有10D單位做過改動,於其中一個房間加裝套廁。除該大廈外,屯門掃管笏愛琴海岸8座及大角咀君滙港二座,因為涉及有初確個案,昨晚7時被當局封區強檢。

另一名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昨於電台節目表示,根據過往經驗,即使檢測頻密,每3至4名患者才有一人被發現確診,因此要把現時確診人數乘3至4倍,才可推算實際感染人數。他稱要觀察未來兩至三日的疫情發展,若再出現源頭不明個案,當局必須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例如實施大規模居家工作,或讓學校提早放農曆新年假期等。他又透露,專家近日會討論進一步放寬疫苗接種年齡下限的安排。

昨午大批穿保護衣人員到達美新大廈。
昨午大批穿保護衣人員到達美新大廈。
大廈渠管狀態良好。
大廈渠管狀態良好。
大埔:美新大廈D坐向的居民陸續撤離。
大埔:美新大廈D坐向的居民陸續撤離。
屯門:愛琴海岸8座昨圍封強檢。   (余宏基攝)
屯門:愛琴海岸8座昨圍封強檢。 (余宏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