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敢言集 曾灶財反映社會包容

【星島日報報道】作者釋本有是名出生於荃灣、少年患嚴重讀寫障礙但有藝術感、後來在新聞界做事、結果選擇出家的「七十後」。看看這個簡介也真的夠傳奇,如果可以的話,寫本小說還可以。 文:王文宇 圖:摘自《香港風情畫:八十年代的那人•那事•那景》、星島圖片庫 我對香港舊情、舊事、舊景物,一直都有偏愛,跟作者的心態差不多,我認為過去的比現在美好,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香港最黃金日子,同時也是最和諧的時代。大家翻起這本書可能因為作者的繪本功力很深,把昔日的香港氣味、色彩和感覺都復現過來,可是我卻是被他的文字感染,讀起來,彷彿找到一位可以跟我從童年談到成長歲月話題的老朋友,而大家對於今天的香港,意見竟然還是多麼的接近。 士多Vs.便利店 顛覆我的三觀是,文筆如此幽默、諷刺、嫉俗的朋友,原來已經出了家,然而,他對香港社會種種「不順」的地方,都毫不掩飾的「懟」過去,有稜有角,同意他的會大呼過癮,持不同意見者會拂袖而去。大師還有一團火,比起現在身穿西裝、時尚潮衣,坐在星巴克跟人大談禪理、隱世,故意低調扮脫俗的所謂「佛系青年」,真是一個極大的反差。 作者回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照顧平民百姓生活便利的士多令人懷念,當年街坊顧客有「不便利」之時,跟老闆說聲︰「沒帶錢,明天或後天支付。」原來都可以。時代改變了,今天便利店趕絕了家庭式的小賣店,連日本也是一樣。「里頭的所謂『店員』多是家庭主婦或兼職學生,很『生臉口』而且態度也冰冰冷冷的︰『Next,下一位。』」你以為大師那麼輕描淡寫嗎?不!他筆鋒一轉︰「就像繁忙的公立醫院醫生︰『Okay,回家吃顆必理痛,叫下一個。』」有如神龍擺尾,向號稱公共醫療服務水平排在國際高位的香港、第一志願永遠是做醫生的歷屆DSE狀元等等,直接打臉。也許「佛系青年」不會如此火花四濺的,回頭可能對醫生道個歉︰「原來吃顆必理痛就可以,早知我不來打搞你啦,醫生。哎呀,我還阻住其他應診病人,對不起。」 生於政治單純年代 作者講起曾灶財更加妙。大家(香港七、八十後)都知這位曾先生是「九龍皇帝」,生於香港社會最包容、警民關係最和諧、政治最單純的年代,是以他周圍塗鴉,沒有引起太大矛盾。大師有幸見過曾灶財幾次,那麼他有甚麼感想呢?原來是這樣︰「假使是如今世情,曾灶財可能成為『黃絲』、『藍絲』,還有『大媽』及警察團隊的爭拗磨心。究竟他是否破壞公物,又會成為網台時事評論的熱門議題。」大師說到這里,一發不可收拾,直接走入最敏感的區域,說︰「其實,曾灶財本身也算政治人物,他是最早奉行公民抗命的人,不要忘記,他到處寫大字報目的是宣示自己的『主權』,爭取『九龍獨立』。」 看大師有如足球員美斯盤球的飄忽動作,我差點把口中的茶噴出來。今時今日,有人出來談「香港獨立」,搞出很大風波,其實我們忘記了曾灶財。左中右、紅黃藍人士真的沒有必要一本正經的來個「香港應否/能否獨立」的政治辯論。大師提醒今天的我們,曾灶財「在欣向榮的香港,大家都只當作是笑話/行為藝術/書法看待。」所以我們的政府決策人士,是不是可以效法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港督默認他行使自己的九龍塗鴉權利(今天可以默認言論自由)」,不必「要拉要鎖」,也不用「送入瘋人院」呢? 街頭塗鴉被見諒 香港過去有「九龍皇帝」,今天多一個「香港皇帝」,在大師眼中,似乎是未嘗不可。他指出,曾灶財「深信」九龍是其家族擁有,作出街頭塗鴉行為而被見諒,並得到「港督恩許」,使他下半生成為名人之餘,生活也更充實,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我們為社會減少了一些悲劇,大師補充說︰「比起那些一退休就患抑鬱症或跳樓自殺的高級公務員,他(曾灶財)活得更開朗、快樂、堅強和逍遙。」 大師在書中還有好多抵死好笑的言論,配合起他的繪本,以及他不時神不知鬼不覺的在畫中的不顯見地方出現,構成一種立體的作者與讀者的對話氣氛,令人驚喜。能寫又能畫,大師是一位才子,加上他對香港社會問題的洞悉能力,假如他願意的話,可以成為一位社會運動家。選區議員、立法議員,法門可以批准嗎?我是認真的。 《香港風情畫:八十年代 的那人•那事•那景》 作者︰釋本有 出版︰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售價:$138 ●書中更有作者親繪的漫畫,故事很有意思。 ●作者認為,曾灶財本身也算政治人物,他是最早奉行公民抗命的人。 ●「九龍皇帝」曾灶財生於香港社會最包容、警民關係最和諧的年代。 ●作者釋本有文筆直接、幽默,心中更有一團火。 今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