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律師公會辯論賽 香港華仁書院奪冠

大律師公會辯論賽 香港華仁書院奪冠

(綜合報道)辯論講求口齒伶俐,也重視批判性,Elsie知道,香港大律師公會辯論賽早前完成中文組決賽,香港華仁書院與啟新書院就辯題「應容許傳媒直播刑事審訊」,展開連場激辯,最後由香港華仁書院奪冠。奪魁的華仁學生在台上雄辯滔滔,背後下了不少苦功,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今次比賽不但豐富了知識,更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增強邏輯能力以及判斷力。 Elsie早前出席香港大律師公會辯論賽中文組決賽,欣賞正方香港華仁書院與反方啟新書院對壘,是次比賽的辯題為「應容許傳媒直播刑事審訊」,兩方的表現相當出色,論點非常到位,正方接連提出,不少先進國家如美國和英國都逐步容許直播刑事案,讓公眾了解審訊過程,以提升司法透明度,香港也可參考和實行。 反方指出公開審訊增加社會輿論,為證人帶來壓力,影響陪審團的決定,並影響香港的司法形象。正方反駁,社會輿論在未有直播審訊前已出現,同時強調直播審訊,可提升審訊的公信力,而有關保障證人身分的問題,則可參考外國例子,如用屏風措施和聲音處理,事實上,實行傳媒直播國家如美國,百分之六十的人民對法院審訊的信心上升。 正反兩方施展渾身解數,言辭絲毫不讓,觀眾看得緊張又過癮,賽事經朱芬齡法官、楊家雄資深大律師和余承章資深大律師評審後,最終由香港華仁書院奪得冠軍及最佳辯論員獎。Elsie同香港華仁書院中文辯論隊教練林俊謙傾過,「香港大律師公會辯論賽的辯題極具深度,題目牽涉法律、司法和社會,難度隨之提高,辯論員在尋找論據的過程中,得到滿足感和挑戰性。華仁辯論隊有二十位成員,是次派十位學生參賽。」 參賽的辯論隊員包括譚曉陽、許仕權、李俊彥、曾卓霖、張焯鏗、李俊熙、張晉瑋、洗耀麟、莊偉鵬和鄭君浩,他們在籌備賽事期間,放學便留校開會,直至六時學校關門,一行人再到學校附近餐廳,討論至晚上十點。到比賽前夕,各辯論員寫稿至凌晨也是常事,得到冠軍是實至名歸。 擔任準決賽及決賽開辯的許仕權表示,「在自由辯論的環節,正反雙方交鋒激烈,譬如反方提出為何不改善司法制度,以提高審訊的公平公開。我方辯稱,改善司法制度不是辯題的討論範圍,今天的辯題是容許傳媒直播刑事審訊,能否使審訊更公開公平公正,再反問對方為何不能容許傳媒直播,提升審訊公信力。是次比賽的對手風格特別,他們的論說方式較人性化,且會清晰陳述概念,減慢辯論節奏,以友善的態度增添評判好感,評判給我們的評語,指出我們的語速快,使人較難吸收。」 辯論員的鎮靜淡定,須經多年磨煉,獲得「最佳辯論員」的隊長譚曉陽,便從辯論中成長,Elsie聽教練林俊謙講,「我擔任教練已有八年,可說是看成員成長,當中改變最大的是譚曉陽,初中時他有點脾氣和自我,今天的他相當成熟,與其他組員的關係融洽,可以『擔大旗』帶領組員。」 隊長譚曉陽笑言,「青少年在中一、中二難免有點自我,加入辯論隊後,逐漸培養出團體精神,每逢辯論比賽,組員們一起度橋、搜集資料,感情慢慢滋長。隊長屬協調角色,須與組員並肩作戰,比賽有勝有負,勝固欣然,失敗時,我也會鼓勵組員不用氣餒,取勝的關鍵是實力、運氣和臨時反應,輸掉比賽毋須難過,重新站起來,並反省不足之處,下回必能進步。」 他續說,「我在中一時主動參與辯論隊,目的是訓練口才和思維能力,並增加自信心,但要站在台上侃侃而談,就要長期訓練,最初面對一班同學也會張口結舌,但習慣面對群眾說話,便會勇於發言,一位前屆隊長是我的榜樣,他的即時反應很敏捷,不會按稿子唸,能隨對方的論點逐點反擊,他流暢的說話方式,改變我過於重『準備』的習慣。我有意將來修讀法律,成為一位律師。」 辯論員不僅能言善辯,也要具備通識能力,李俊彥稱,「每次辯論比賽都需要搜集大量資料,不經不覺間,豐富我們對政治、社會、法律的知識,有助應付通識科的題目,譬如一條問題關於水貨,我會懂得引用法例和外國例子佐證,令論點更具說服力,參與辯論活動,讓我們獲益不淺。」 Elsie覺得,辯論既講風度,又要求理據和邏輯,不失為提升通識能力和處事態度的好方法。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