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雲、中間有網、地上有格」——中國監控國家的誕生

【編者按】人臉識別不止在中俄等威權國家蓬勃發展,即使在民主社會,這種技術還是引起了許多關於私隱﹑人權的爭議,而且社會對個體的保障似乎遠沒有科技發展那麼迅速。端傳媒九月刊出一系列專題報道,探討中國和俄羅斯成為監控社會之路。這篇文章是系列的最後一篇,請按此閱讀第一篇:人臉識別到底是甚麼?演算法是不是無所不能?和第二篇:「不要進入地下鐵」:過去十年,莫斯科如何成為高科技監控城市?

和父親通電話時,他告訴我,北京家中的小區統一安裝了人臉識別的門禁。「還能不能像以前一樣,和小區保安說一聲就放你進去?」我問他。「當然可以!我和老李(注:小區保安)很熟。但他也叫我盡量刷臉,街道會來檢查。」父親回答。

小區安裝人臉識別門禁我不意外,只是好奇會對父親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母親此前告訴我,父親因和一位COVID-19確診病人在同一天去過同一家超市購物,七天後「被大數據發現」,社區聯繫他要求居家隔離兩週。「你爸被嚇得夠嗆,這事之後有好幾個禮拜出門不帶手機,寧可步行也不坐公交車,也不去超市買菜了。」母親對父親的「過度反應」感到生氣又可笑。我追問:「他被什麼嚇得夠嗆?是害怕感染病毒,還是害怕再被莫名其妙隔離?」「可能都有吧。」

我是有一點擔心,不是擔心病毒,而是擔心他因爲對科技的「畏懼」而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很難說父親多大程度上是出於隱私權利意識或對威權政府的反對,而做出這近乎於行爲藝術的「抵抗」。我理解這更接近一種本能的逆反,揉雜了一點恐懼。如今的中國,再遲鈍的人,也會知道有一雙「眼睛」隨時在看着你。沒人知道這套監控系統運作的全部細節,例如母親不懂爲何父親在去過那家超市七天以後才被聯繫,但這套系統的存在本身,無形中規訓着人們的言行。

假如你只是如我父親一般的退休老人,活動範圍不大,甚至因爲種種原因有意避免公共場所,是否有可能不被政府的視頻監控納入採集對象?現在已不存在這樣的空間。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916-mainland-surveillance-in-china/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