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責罵 引爆負面情緒 近半學童受罪

聆聽孩子需要有助改善親子關係。
聆聽孩子需要有助改善親子關係。

疫情下學童的學習環境有所轉變,改為在家上網課後和父母共處的時間增多。有團體昨日公布一項調查發現,57%兒童的負面情緒源於考試測驗壓力,46%源於家長責罵;而有過半數家長認為批評或教訓能有效解決子女情緒問題,反映大多父母都採用說教方式管教孩子。團體建議家長處理子女情緒時,不要急於查問原因,應善用身體接觸先讓孩子感受被家長接納,再引導孩子表達自己感受。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在去年6月至8月期間,以問卷訪問1,362對家長及其子女,兒童年齡由6至13歲。該會助理研究主任藍朗指出,在面對子女的情緒問題時,大部分受訪家長稱,會用正面方式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惟並非所有兒童都認同;其中有93%家長稱會聆聽子女的感受,但只有55%的學童認為父母有做到;而有88%家長表示有「給予孩子抒發的空間」,惟僅約一半受訪兒童表示認同。結果反映並非所有兒童都能有效接收到父母的善意,兩者對於正面情緒的認知存有落差。

多擁抱讓子女感受被接納

女青年會總主任(青年及社區服務)郭義聰表示,家長應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以同理心安撫,切忌「二次刺激」。他建議家長在處理子女的情緒問題時,不要急於查問原因,應善用身體接觸,例如與孩子擁抱,讓其感受到被接納,再引導子女表達內心的感受。同時,家長亦應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責罵,因在不經意間說出的否定說話,都會令兒童記憶深刻。

小雪媽媽(化名)在女兒二年級時,母女關係極差,她形容女兒是「女版大雄」,不但成績欠佳,對待學業的態度亦令她多次大發雷霆,更曾數次向女兒「開火」,揚言「再這樣下去,你連乞丐都沒有機會做!」惟她之後在一次和女兒的對話中發現,原來女兒對這句說話耿耿於懷,且與自己的關係疏離。在親友及社工的輔導下,小雪媽媽開始調節自己對女兒學業的期望,從以往的責罵,改為給予鼓勵和支持,並增加親子相處時間,嘗試聆聽孩子的需要,母女關係才漸轉融洽。

調查發現近半受訪兒童壓力源自父母責罵。(李志湧攝)
調查發現近半受訪兒童壓力源自父母責罵。(李志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