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李皓晴、杜凱琹、蘇慧音 Life Companion 三個人一條心

對香港人而言,今屆東京奧運會很圓滿,當中創下歷史,首次為港乒奪銅的李皓晴杜凱琹蘇慧音,於贏得團體銅牌賽後相擁一刻,不只撼動港人,也在她們三人心裡迴盪至今。期待5年,終於拿下艱難的一仗,沿途除了背後的團隊、各人的努力,還有3位女生無堅不摧的凝聚力。

[caption id="attachment_141263" align="alignnone" width="320"]

香港女子乒乓球代表隊(左起)李皓晴、杜凱琹、蘇慧音[/caption]

李皓晴 終於不在邊緣的路上

按年齡大小排序:李皓晴、杜凱琹、蘇慧音,前者資歷最深,3次出征奧運,李皓晴早已由小師妹榮升做大師姐,所以於今次比賽直言責任大、有壓力,著力擔當冷靜的一角,希望給予隊友適時建議。

回想起踏上奧運會頒獎台,國歌奏起一刻,才是最真實的時候。十多年來的努力,參與過大大小小的國際賽,贏過多項獎牌與無數掌聲,也不及這一面奧運銅牌般難能可貴。疫情下,比賽不是延期便是取消,對素來喜歡比賽的運動員來說是打擊,動力被消磨;而奧運的乒乓球賽不像其他國際賽事,銅牌只有一面,因此要跳出「梗頸四」,所要花的功夫不能小覤。「當蘇慧音最後打贏一刻,我們二人衝出相擁這個動作,其實從來沒有發生過(在其他國際賽事也沒有?)沒有,因此正好說明要拿到奧運獎牌多麼的不容易,我們都很激動。」

過去的甘苦歷歷在目,談的不只是日常訓練的辛酸,還有為了打乒乓球而作出的一切決定和犧牲。15歲決定當全職運動員,放棄人皆艷羨的拔萃學位,思前想後過程不易,特別是背後有個嚴母,要說服她難上加難。「當年是李惠芬教練幫忙『出口』,而我也承諾會自修會考,跟媽媽約定給我3年時間全力打波,最後才成事。」媽媽表面嚴厲,實質愛女之情滿瀉,從當年至今一直是最強後盾,每當李皓晴有比賽她總是表現得最緊張,賽後會即時傳訊息或打電話給女兒。「小時候要戴矯視眼鏡,我不喜歡,每次一戴便哭,但媽媽很堅持,現在要多謝她我才有今天的視力。」小時候要管,長大後給予空間,李媽媽對女兒的教導,也造就了今天不容易放棄的李皓晴。「所以這次獲獎,我也想多謝自己沒有放棄。」

李皓晴自小開始接觸乒乓球,7歲便愛上,經常跟哥哥把家中的餐桌當成波檯,一直覺得懷有滿腔熱誠打球便足夠,到成為全職運動員才知艱辛為何物。話說當年要經常到武漢訓練,基本上不用比賽的時間便身處內地,見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最可憐的是當地生活環境條件差,冬天冷得要命還要承受凍水沖涼之苦,流過不少眼淚鼻涕,一捱便是3年。「當時覺得『我想打波啫,點解要克服這麼多』,但眼看國家隊傑出運動員一籮籮,就明白磨練對運動員是必須的。」

人生就是高低起跌的累積,最重要是有所得益和成長,李皓晴也慶幸看到自己的改變,助她於乒乓桌上發揮得更好,特別於今次東奧之旅,她終於懂得把壓力釋放。「我承認一直很介意別人怎樣看自己,亦無法找到一個釋放自己的方法。記得自己在團體賽第一場表現不好,狀態亦差,到翌日甚至覺得已無退路,很大壓力,於是在場上一邊打一邊嗌,我從沒試過這樣以呼叫聲伴隨打乒乓的節奏,很忘我,想不到竟然能把壓力驅走!」這也呼應了張瑞教練於賽前的一席話:「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比賽,不要有遺憾」,潛台詞是希望「李杜蘇」三人可以拋開疑慮,放開去打,而李皓晴做到了,這亦是她在東奧其中一幕最難忘的。

東奧後,緊接是一場又一場的國際賽,李皓晴的短期目標,是繼續打好每一場賽事;至於對未來的想法,也許是擔任教練或老師一職。現正在教育大學修讀健康教育學士的她,有感自己被栽培多年,也有義務去提攜下一代,是一種使命,因此會繼續進修,希望能夠再報讀運動方面的碩士學位,以自身經驗傳承下去。「現今香港運動員資源增加,亦可一邊訓練一邊讀書,有興趣的年輕人不妨一試,做運動員可是有黃金時間啊!」一世人一次,有些值得你追逐的夢想,宜早不宜遲。

杜凱琹 從淚水中綻放

暗黑的影棚中,杜凱琹顯得嚴肅寡言,很難想像她在隊中屬搞笑,緩和團體氣氛的一角。真實的她,不諱言自己的個性情緒化,容易處於低落狀態,像剛過去的東奧,打完混雙那天心情很差,躲在一旁足足喊了2、3小時;亦曾經在訓練時遇上不如意,拋下一切離開鬧脾氣……不過,這一切都是成就今天杜凱琹的一些點滴,有留意她的記者就報道說,今屆東奧看到她不同了、成熟了。「打完混雙後痛哭,反而有助我收拾心情,重回訓練館準備下一場單打比賽。以前的確比較情緒化,也許是年輕不夠成熟,現在都有這種時候,遇到挫折會喊,但流畢眼淚就會積極調整,我認為每人都有情緒,要找到發洩方法才能釋懷。」成長了,也因為意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不再一樣,現在她不但是比較資深的球員,更是隊中主力,是不少年輕球員的榜樣,所以即使在管理情緒上有些微「死頂」的感覺,也慢慢地練就出場上更冷靜的自己,這方面隊友李皓晴最清楚。

言談間,杜凱琹不下數次提到自己真的很愛乒乓球。記得小時候媽媽為她報了多項興趣班,柔道、游水、鋼琴、跳舞,未入班房已經淚水鼻涕齊流,反而一次無心插柳,幫哥哥拾起地上的乒乓波,看著哥哥玩得興起,自己也主動接觸起這小小波兒來,甚至從那一刻深深愛上。「當運動員的誰沒遇過挫折?但正因為熱愛,因為不忘初心,所以身體再累也從沒想過放棄。」要多謝的,首要是家人,他們一直支持杜凱琹的每個決定,從不強加自己的想法到女兒身上,甚至放手讓她自由選擇,給了杜凱琹不一樣的人生。15歲轉為全職運動員後,更多了一個為她帶來重大影響的人,那就是張瑞教練。當十來歲的青春少艾忙於扮靚、行街、社交會友,杜凱琹的星期一至五只能在香港體育學院度過,日復日的練習,背對背的是隊友,生活非你我能夠想像,所以張瑞的出現彷彿是一顆明星,照亮著她。「瑞姐就像我第二個媽媽,不論在球技或日常生活上均盡全力教導我,於待人處世方面更給了我很多啟發。」片段回到東奧完場團隊相擁一刻,杜凱琹沒有遺忘張瑞,而是張大雙手緊緊的抱著她,感激之情不言而喻。

這次東奧,杜凱琹有著不同體驗,壓力奇大,推動力亦大,5年來的甘苦就像為了這天,即使疫情大大影響了生活,杜凱琹始終覺得要每天做到極致,才可當機會來臨時全力應付,這次為香港乒乓女團創下歷史,似乎引證了她的說法,更讓她想要把這股力量傳承下去。「這個第一面的獎牌意義很大,從乒乓孖寶到內地外援,沒有他們便沒有今天的我們,我也想以『成為別人榜樣』的感覺帶領更多青年軍再創歷史。」成績斐然,但杜凱琹沒有忘我地享受其中,完賽後她除了想跟自己說聲『繼續加油』外,便是請自己踏實練好每一天。「從奧運會頒獎台下來後便一切歸零,所有事情就像從新開始一樣,各式比賽、訓練仍等著我,希望可以於巴黎奧運再度上演一場精彩賽事。」理性如此,著實一點也不令人驚訝,因為由訪問一開始提到以往多次獲獎於她的意義(甚至曾於世界排名第一),杜凱琹都顯得淡淡然,認為排名不代表實力,不斷進步及達到為自己定下的目標才最重要。看到她如此享受其中,可見乒乓球雖小,但吸引力肯定比任何事情還要大。

蘇慧音 幸運的粉紅髮語

在螢光幕上看到蘇慧音一頭粉紅髮色,感覺她是特別跳脫的一個,真人所見,她臉上掛著最多笑容。為何是粉紅色?「就是因為鍾意呀!記得2018年染過一次粉紅色,雖然只維持了短短2星期,但令人回味至今,加上那場賽事打得很好,而今次選色方面舉棋不定,便決定染返粉紅……其實我有選擇困難症(哈哈)。」有點調皮,又有點孩子氣,反而率真得很。

蘇慧音的爸爸是前乒乓港隊代表,耳濡目染,她自3歲便開始接觸乒乓球,受那跳彈的聲音觸動,加上爸爸指導,一玩便不可收拾,後來甚至輟學成為全職乒乓球員。「下這個決定不易,始終全職運動員薪酬不多,又擔心學歷不高,出路所承受的風險更大,但回想起來,我慶幸有父母支持及教練提攜,給予很多機會去打國際賽,令我充滿動力。難得在父母對我有信心,認為當職業球手的機會不是人人有,應趁黃金時期去試,反而讀書則任何時候都可以,寧願試幾年,之後再進修……」成長背景如何影響蘇慧音,相信不用多說,可以有全家總動員齊心支援,這幸福確實令人艷羨。爸爸會跟她一起看乒乓球比賽錄像,給予意見;媽媽是最強後盾、最好的聊天對象;而姐姐則會為她封閉的訓練生活加添色彩,不時分享生活的大小事,好讓蘇慧音不致脫節。「爸爸是我的啟蒙教練,迷失時他會給予很多建議及insight,在運動員生涯中最迷茫的時候,都有賴他的支持才有助我走出困局。」要談爸爸,相信可以佔好幾個章節。

全賴家人及乒乓球整個團隊,讓好新的蘇慧音不致偏離。她說過從0到1於她很容易,但要從1到100卻很難,因為熱誠總是容易燃燒殆盡。儘管她如是說,但其實蘇慧音於乒乓場上的努力人所共知,她拼勁、專注,遇上低潮會盡力找方法重回正軌,愈是遇上難搞的狀況,她愈覺得「唔衰得」,更要做好;即使因為疫情致使差不多一年半沒有比賽,加上傷患、訓練時間不多,蘇慧音對於東奧擔心過無數次,害怕不能發揮最佳水準,但一到現場,她又可以很快調節心境,投入於球賽上,著力叫自己享受及克服困難,成果不但震驚她自己及家人,也讓全港市民歡天喜地。這些年來,除了球技上的進步,認識自己也是另一得著。回想起剛剛出道比賽的階段,自言有點好高騖遠,只懂一味對自己要求高,卻沒想過要如何做到,所以經歷過的錯敗亦很多,到真正踏進職業生涯,看到人人都出100分努力時,才知道自己太急於求成,明白要有成果就必須比人做得更多,自此學會按步就班。「有時身心的確很累,我迷茫過、絕望過,但從沒放棄過。」

為了滿足好奇心,她期望未來可以繼續讀書,追逐未圓的夢,實行用知識把自己塞得滿滿。「社會傳統思維總覺得人要讀飽書,對女性甚至有一定期望,即便像我這樣的運動員,也有人覺得我應該要斯斯文文、嬌小可愛。當我們需要鍛鍊肌肉作賽時,卻不時有人說我很肥、『很橫』,聽到當然會不高興,然而每人價值觀不一,再細心想,人家別無用心的一句話其實對自己沒有實際影響,那就不用介懷。既然控制不了別人的嘴巴,就只管愛自己多一些,大膽地相信自己吧!」

凝聚力成致勝關鍵

雖然眼前三人各具特質,但問及好些問題時,她們竟得出同一答案,例如東奧最難忘的一刻,三人異口同聲說「贏得銅牌相擁時」;又例如今次獲得佳績的關鍵,她們也說因為無可比擬的凝聚力。

要女生可以毫無猜度、妒忌地相處,從來都是古今難題,不過在李皓晴、杜凱琹、蘇慧音身上,你只會看到戰友間的扶持。「內部當然會有競爭,但都是良性的,我們天天見面,波檯前鬥球技,波檯後會一起出街食飯晚刻聊天歎茶,老實說,我覺得我們三人的團結程度是史上數一數二。」李皓晴說。「凝聚力可以把一件沒可能的事變成可能,我們三個各有特長,可以互補長短解決不同困難。」蘇慧音點頭補充。亦因為凝聚力強,催生出同一目標,令事情再難都可以一步一步達成。認識多年,她們仨其實已經十分熟知隊友性格,今次訪問也包含一段小小的揭秘文,讓大家了解她們多一些。

三人小秘密

在隊中你們各自擔當怎樣的角色?

蘇慧音:「晴姐是軍師,她聰明、冷靜、具經驗,於大家迷茫時可給予信心及清晰指示;阿杜則具備領袖特質,會於賽前聚集我們一起練體能、見心理醫生,緊張每人的狀態;而我則是衝勁派,在旁喊加油的一個(笑)。」

你們出場比賽前有何特別儀式或會做的事嗎?

李皓晴:「我會聽歌,目的是希望有靜下來獨處的時間,幻想一會兒比賽的情景。」

杜凱琹:「我會聽傷感情歌,好讓我處於比較低沉的情緒,出場時會更凶狠及更快進入狀態,另外就是會剪髮及於比賽期間不剪指甲。」

蘇慧音:「我出賽前喜歡染髮,彷彿有個全新的自己去作賽一樣,以及聽輕快的歌提升興奮度。」

賽後通常第一件想做的事是甚麼?

李皓晴:「打電話給媽媽,因為我知道她很緊張我每一場賽事。」

杜凱琹:「我喜歡吃,所以要吃一頓豐富的,以及好好睡一覺。」

蘇慧音:「最想行街或去cafe,緊張完渴望有me time時間冷靜下來思考,以及總結比賽點滴。」

乒乓球以外如何減壓?

李皓晴:「應該不離吃吧,我最愛火鍋。」

杜凱琹:「見見朋友、用手機app唱歌(我很喜歡唱歌),星期六日陪父母,以及跟狗仔行山、去公園。」

蘇慧音:「飲咖啡、看書。」

Text: Daphne Wu

Photography: Michael Wong

Art Direction & Styling: Denise Seto, assisted by Keyne Au @Will Makeup

Makeup: Vanessa Chu & Shan Wong @Will Makeup

Hair: Lucas Chu @Beijing Hair Culture

相關文章:

Stephanie:我是運動員 #還是大家熟悉的歐鎧淳

【東京奧運】專訪雙銀牌得主何詩蓓 分享疫情下的游泳操練日常+私下興趣

【東京奧運】賽場盡顯女子力 戴資穎、辛度識英雄重英雄:妳已表現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