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辦「失敗週」 認識挫折輸得起

亞斯理衛理小學舉辦失敗週,教導學生用正向思維認識失敗。(陳偉英攝)

【經濟日報專訊】人人望子成龍,偏偏有小學要教學生失敗。這位非常校長認為,年輕時錯失好好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致有學生不懂面對失敗,考第二都很傷心,負笈海外更因壓力患上躁鬱症。 校長及老師認為學生如輸不起,無法真正成長,故首辦「失敗週」,讓學生本周不上學,以各種活動學會面對失敗,冀力抗只講求學習效率及競爭的教育歪風。 亞斯理衛理小學林德育校長曾經亦是別人眼中的失敗者,住在60呎木屋、中英文跟不上,高中時期更兩度患肺癆。從事教育工作19年的他,卻認定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下,學校不止傳遞知識,更應訓練學生擁有生命韌力,找到站起來的動力。 他12歲從內地來到陌生的香港,家境大不如前,只能住在木屋,上下兩層以木板相隔,連廁所也沒有,小小60呎住了一家5口。幸運地,他在小學村校遇到生命中的恩師,每早都請他坐旁邊溫書,中午又一起吃飯。他形容自己當時晚上常常在某公園「鑿壁偷光」,開夜車讀書。 林校長其後入讀名校英華書院,但因英文不佳,沒有原校升中六。在預備高考時期,他每天放學由4時苦讀至8時,再由午夜12時溫習至凌晨2時。學習壓力,加上體質偏弱,他終於倒下了。中六、七兩年搏殺期,他兩度患上肺癆。 有學生不堪挫敗 考第2仍傷心 後來成功考上浸會大學的他說,人生關關難過,但今天投身教育19年,慨歎社會出路愈來愈狹窄,只着眼學生成為最叻。學生雖然物質豐富,但沒有面對過失敗,因而失去屢敗屢戰的韌力:「今天如果沒有教孩子如何面對失敗,他20年後一定會失敗。」 林德育憶述,10多年前他做班主任時,曾錯過機會,沒有好好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致他們不懂面對失敗。 他稱,當時有一名小五生出生良好家庭,年年考第一,考了一次第二已很傷心。可惜,女生後來無法面對出國讀書的適應壓力,患上躁鬱症。這位學生當時情緒不穩,又𠝹手傷害身體。 林德育說,現時很多學生都欠缺面對失敗經歷,故一有問題就被困難擊倒,但他的兒子早前曾說了一句「人生本來就應該是跌倒了再站起來」,啟發他與幾位老師舉辦失敗週。 失敗週在本月6至9日舉行,學生不用上學,透過食爆谷看電影、上挑戰擂台陣等活動,體會失敗的滋味,從而明白只要努力過,就算結果不似預期,都已是成功。 有份推動失敗週的林秋霞老師則說,活動不是一次性,而是想讓教育界認清,現時教育「麥當勞化」、「倒模化」,只講求學習效率及競爭、去人性化,僅以一連串機制評估學生價值。她認為學生如輸不起,無法真正成長。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