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指輸入外勞非「靈丹妙藥」 冀提升本港司機工作待遇

【on.cc東網專訊】近來運輸業出現勞工短缺情況,有意見認為可輸入外勞解決人手問題。不過,有運輸工會不滿意輸入外勞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應該改善司機的工作環境,又指雖然去年公布的運輸業平均每月薪金為逾2.3萬港元,但不少司機都需加班才可獲得相應的收入。工會補充指,現在鐵路網絡不斷擴大,令巴士乘客持續減少。

工會指出,根據政府統計處在去年9月公布的按行業主類劃分的平均工資率中,運輸業平均每月薪金為23,253港元。工會則憂慮,如以一名專營巴士車長為例,他在現時底薪和加班工資的基礎上,每個月大約要加班44小時,才能達這個收入水平。而對於收入水平更低的公共小巴(專線)和非專利巴士司機來說,如果他們希望達到行業的平均工資水平,則要加班140至180小時,情況令人絕望。

對於廣大職業司機所面對的工作和生計難題,多個車種代表均認為,特區政府在解決運輸業的勞工短缺的問題時,當務之急是要有效地改善的工作條件,吸引更多社會人士樂於投身到運輸行業和服務巿民。工會又指,根據運輸署公布的駕駛執照持有人統計數字,去年11月的學習駕駛執照人數總人數達4.3萬多人,認為社會上還有大量人士基於種種原因,準備考取相關駕駛執照來謀生。

此外,多個車種代表認為,造成現時整體汽車交通運輸業營運艱難局面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採取過急和過度的鐵路發展策略,使其他陸路交通工具的營運空間大幅縮減。工會舉例指,在屯馬線在2021年6月正式通車後,專營巴士公司每天便減少5萬多名乘客。工會認為,在政府政策的傾斜下,鐵路網絡佔據愈來愈大的巿場份額,但一直沒有接納總工會提出平衡各種公共交通工具的營運生態,以及採取有效疏導措施來減低業界勞工所受衝擊之要求。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