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黃金期 業界:電競創造學子未來

【星島日報報道】電競作為新產業,衍生多項不同專業,為年輕人開拓事業出路。有業界代表認為,電競遊戲能創造學生的未來!然而,香港學生要將打機變成事業,或比「打爆機」更難。負責籌辦電競比賽的大學生指出,香港必須把握這兩年電競黃金發展期,多培訓人才,否則很難期望日後有甚麼奇 性的發展! 文:鄺浿鏇 圖:黃頌偉、 鄺浿鏇、 受訪者提供 傳統「高牆」不易破 來自台灣的著名電腦品牌Asus,自2006年已發展電競品牌ROG玩家共和國,推出電競遊戲專用電腦產品。品牌系統產品資深經理廖逸翔(Jose Liao)認為,台灣社會對電競由抗拒到支持,關鍵在於比賽量。「主要因為遊戲廠商舉辦很多大型電競比賽,就像馬拉松運動,早期大家都不特別喜歡跑步,但賽事辦得多了,現在大家都搶住去報名參加。電競比賽也一樣,賽事辦得多,大家就會多了解,心態會慢慢改變。」他進一步指出,電競將會是年輕一代的新出路。「電競遊戲可創造學生的未來!台灣已有學校專門培育電競選手,也可將學科獨立出來,因為電競牽涉的專業很多,包括3D及CG設計、遊戲硬體和軟體技術等。學生對電競感興趣,其實可以好好發展。」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剛放榜,學生們各有去向,電競可會是其中一條出路呢?明天(7月15日)舉辦的《第二屆中學聯校電競大賽》,是由香港學生電子競技總會義務籌辦,總會會長梁雅姿(Gabriella Leung)現為香港大學學生,作為第一身接觸學校團體推廣電競,她感慨傳統「高牆」不易打破。「今年我們改變制度,一定要得到學校同意、以學校為單位才可參加賽事,原因是去年有學生比賽後被校方『秋後算帳』!如果校方提出疑問,我們會親自到學校解釋電競是甚麼一回事。學校了解後,大多數會改變態度讓學生參賽。不過亦有學校連解釋機會都拒絕,致電學校時,更訛稱校長不在校內。」有學校曾對她表示,如果學校派隊參賽,必定引來家長投訴,為免麻煩所以拒絕見面。看來學生的電競路仍未鋪平,障礙重重。 相關人才匱乏 然而,Gabriella認為家長的憂慮其實很合理,因社會上缺乏相關電競的大型公司,讓家長看到兒女投身電競的前景。「香港電競市場很不成熟,有品牌願意投資,但電競界不知如何把握機遇賺錢。在外國較常見的做法是營運一隊電競隊,將選手打造成明星,靠賣廣告賺錢,形式跟英超球會很相似。」所以她認為香港要有一個電競界代表人物,吸引更多人投身這個新的界別。早年奪得《英雄聯盟》冠軍的港人Toyz曾掀起年輕一代的電競熱情,但除了他,似乎沒有第二人。社會大眾的打機代表人物只有「達哥」,但他在《Twitch》遊戲直播實屬「歡樂組」,而不是韓國Faker那種世界級電競選手。 辦一支電競隊,除了選手之外,還有分析師、教練及宣傳人員等職位,而籌辦一個電競比賽,專業人員更加多。「籌辦電競賽事跟一個商業的宣傳活動完全不同,例如直播時需要有技術地選擇賽事畫面,提高賽事娛樂性。另外還需要旁述員、專業賽評人,為比賽營造氣氛,讓觀眾更投入。」但她指出現時業界人才匱乏,香港舉辦電競活動,其實很「小圈子」,「來來去去都是那些人!」Gabriella續指,如果政府可以像台灣設立一個電競館,對推廣電競很有幫助。「就如我們辦一個學界電競比賽,處理場地問題往往最難,單是把大量器材搬到場地,便花去大量資源,如果有固定場地,就可把這大筆資源放到宣傳工作上,讓更多人認識電競。」 舉辦專業比賽 早前3香港在黃埔商場內舉辦《香港競XP》活動,成功將電競帶入社區,Gabriella說:「雖然商場比較細,但我去到黃埔時,見到整個社區都是電競相關廣告、標語,覺得氣氛好好。另外見到好多父母帶小朋友去睇賽事,我覺得是個好開始,讓人知道甚麼是電競。」作為一個即將投身社會的大學生,Gabriella坦言將來好希望可以從事電競相關的行業,但一切屬未知之數。「雖然香港政府今年牽頭推動電競,但僅以嘉年華會形式推廣,實質成效存疑。要發展電競專業,必須不斷舉辦比賽,以及推廣至學校才能普及。而且要乘 全球熱潮,香港一旦落後便難以趕上。」Gabriella說。 ●去年舉辦的《第一屆聯校電競大賽》,只有十支隊伍參賽,今年共有二十五所學校報名參賽。 ●由一班大專生組成的香港學生電子競技總會,義務籌辦聯校電競大賽,總會會長梁雅姿認為教育界的傳統「高牆」不易打破。 ●ROG玩家共和國不時走入校園舉行活動。 ●台灣電腦品牌Asus系統產品資深經理廖逸翔。 ●早前在黃埔舉辦的《香港競XP》,請得曼聯前球星到場參與。 ●社會大眾的打機代表人物只有「達哥」。 ●香港學生電子競技總會不時替社福機構舉辦電競相關活動,例如電競主播培訓班。 今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