掟貨概念|今日騰訊 明日阿里 軟銀單季輸154億後的答案?

騰訊主要股東Naspers宣佈沽貨,籌錢進行股票回購,希望可以收窄其資產(NAV)折讓,從股價表現可見集團成功說服市場,Naspers及旗下Prosus在美股的OTC市場盤中交易時段,分別升22%及14%。

地球另一邊的軟銀(日本︰9984)同樣面對股價不濟,過去1年跌逾30%,資產較市值大折讓的問題。望到Naspers成功的例子,孫正義會否照辨照碗,透過沽出阿里巴巴(BABA)(9988.HK)回血,好向股東交代?

軟銀資產大折讓五成

按軟銀3月底的年度報告,聲稱手上的資產較其市值750億元(美元,下同)大幅折讓50%。單計阿里巴巴值322億元﹔晶片設計公司ARM持股估值181億﹔Softabnk集團、美國T-Mobile/Deutsche Telekom及部份上市公司共值257億。

按軟銀的年度報告計算,上述資產共值760億美元﹐只其實就只佔軟銀總資產51%。另外的49%為願景基金(Vision Fund),軟銀一方認為值740億元,但市場可以話幾乎無視當中的價值,如果不是更悲觀地認為是負數的話。

只要打開截至5月的願景基金持倉就不難理解,滴滴(DIDI)輸106億、WeWork(WE)輸20億、Grab輸12億。彭博指軟銀自17年起投入1420億資金,單計今季輸154億,過去1年蒸發340億元價值。

資金壓力

最後回到主題,為何總是阿里?因為軟銀營運模式有一定的槓桿,透過抵押手上的股票借錢再投資,流動性高的阿里巴巴更容易操作,而事實上軟銀持有的24.8%阿里,部份已經被抵押。

隨住加息周期展開,軟銀的初創投資難有收成,可以再借的空間不多。目前淨負債股權價值比為20.4%,數字越高代表越危機,孫正義承諾過在正常時期需要維持有25%以下。

所以最終軟銀不能單純抵制阿里借二至三成錢,而是需要想出辦法釋放價值,直接就沽出阿里是最簡單的選擇。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Powered by Mercury